- 清明在躬
qīng míng zài gōng
清明:指人的神志很清醒;躬:指自身。形容人的心地光明正大,头脑清晰明辨。
- 匪躬
fěi gōng
谓忠心耿耿,不顾自身。《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孔颖达 疏:“尽忠於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之故。”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 比干 匪躬而剖心於精忠, 田丰 见微而夷戮於言直。” 唐 权德舆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圣言在推诚,臣职惟匪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至于 倭文端 之守正不阿,清操絶俗, 文文忠 之匪躬尽瘁,驯扰强蕃,方之 姚 宋 忠 唐 、 范 韩 翊 宋 ,殆无恧色。”
- 侧躬
cè gōng
倾侧其身,表示戒惧。多用于帝王。《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伏愿陛下侧躬耸意,惟新圣道,节夜饮之乐,养方富之年,则 魏 祚可以永隆,皇寿等於山岳矣。”《元典章·诏令一·大德改元》:“於戏!侧躬修行,咸攄奉若之诚,革故从新,聿底雍熙之治。”
- 躬体
gōng tǐ
犹身体。
- 躬耕陇亩
gōng gēng lǒng mǔ
说“我当年亲自在南阳种田为生,后承蒙刘备三次到我的草庐接见我......”。
- 曲躬躬
qǔ gōng gōng
躬身有礼的样子。
- 跼躬
jú gōng
犹言弯腰曲背。喻惶恐不安。 清 陈确 《答萧山来成夫书》:“犹自以受享踰分,跼躬而无容。”
- 躬自
gōng zì
自己;亲自。
- 眇躬
miǎo gōng
旧时帝后自称之词。 《魏书·北海王详传》:“祚属眇躬,言及斯事,临纸惭恨,惋慨兼深。” 唐 武则天 《唐享昊天乐章》之四:“菲德承光顾,禎符萃眇躬。” 宋 苏轼 《赐正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口宣》:“卿被遇先帝,勤劳有年,逮於眇躬,倚注弥重。”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官诰荣封》:“朕以眇躬,谬应大寳,方居襁褓,遽遘閔凶,羣小窥朝,元兇干纪。”
- 整躬率物
zhěng gōng shuài wù
整饬自身做出榜样,以为下属示范。
- 躬敛
gōng liǎn
屈身敛衽。古代妇女行礼时的动作。
- 打躬
dǎ gōng
同“ 打恭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叉手横仗》:“若抚按之待其下,惟由科目者尚得打躬,讲揖让之礼。”《儒林外史》第一回:“皇上亲自送出城外,携着手走了十几步, 危老先生 再三打躬辞了,方纔上轿回去。”《再生缘》第二二回:“ 皇华 打躬应连声,施礼恭称谢大人。”
- 微躬
wēi gōng
谦词。卑贱的身子。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绵四代於兹日,盈百祀於微躬。” 唐 许浑 《泛溪》诗:“纔应毕婚嫁,还此息微躬。” 宋 郭祥正 《金山行》:“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 罪在朕躬
zuì zài zhèn gōng
如果各国都有罪,罪名由我(朕)一人承担。
- 谷口躬耕
gǔ kǒu gōng gēng
同“ 谷口耕 ”。闽 徐夤 《偶书》诗:“市门逐利终身饱, 谷口 躬耕尽日飢。”
-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jū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