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诵心维
kǒu sòng xīn wéi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 口诵心惟
kǒu sòng xīn wéi
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 刻诵
kè sòng
专心诵读。
- 春诵夏絃
chūn sòng xià xián
见“ 春诵夏弦 ”。
- 诵号
sòng hào
高声诵经。
- 诵呗
sòng bài
唱诵(佛经)。 南朝 梁 沉约 《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又 天监 三年,一夏违和,於昼日眠中见 虚空藏菩萨 ,即自围绕诵唄,唄声彻外,眠觉,所患即除。”
- 诵拾
sòng shí
诵读摭拾。
- 謡诵
yáo sòng
歌诵。南朝 梁 陶弘景 《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其可以垂轨范,著謡诵者,迄於兹辰。” 宋 陆游 《贺王提刑启》:“方揽澄清之轡,已腾謡诵之声。” 蔡寅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惟诗之为道,泛论之,则謳歌謡诵,义类广博,浩乎靡所涯涘;精言之,则格律绳尺,体裁谨严,划然无可偭越。”
- 謌诵
gē sòng
讴歌颂扬。
- 诵咏
sòng yǒng
1.见“ 诵咏 ”。 2.亦作“ 诵咏 ”。诵读吟咏。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狗作变怪》:“ 仲舒 朝服南面,诵咏经论。” 宋 司马光 《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言《诗》何敢望 商 赐 ,幸得诵咏祛童蒙。” 清 黄宗羲 《姚江逸诗序》:“亦有诵咏已落四方之口,邑中反无知之者。” 3.歌颂。《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其始也,搢绅之论,莫不交口诵咏,谓太平之期可蹻足而待也。”
- 诵吟
sòng yín
诵读吟咏。
- 叹诵
tàn sòng
1.赞颂。 2.吟诵。
- 耳闻则诵
ěr wén zé sòng
听过就能背出来。 形容记忆力强。
- 习诵
xí sòng
学习诵读。
- 过目成诵
guò mù chéng sòng
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 触目成诵
chù mù chéng sòng
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