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敕
chū chì
新即位的帝王的初次诏书、命令。
- 教敕
jiào chì
教诫;教训。《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张敏集》载《头责子羽文》曰:‘……於是 子羽 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 宝臣 谢教敕不谨,封杖授 承嗣 ,使挞之; 承嗣 遂杖杀 宝正 ,由是两镇交恶。”
- 墨敕
mò chì
亦作“ 墨勅 ”。 由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
- 口敕
kǒu chì
1.亦作“ 口勅 ”。口宣诏敕。《南齐书·垣崇祖传》:“ 崇祖 去后,上復遣 荀伯玉 口敕,以边事受旨夜发,不得辞东宫。”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河东公 ﹞镇 并州 ,上问有何事第言之。奏曰:‘臣有弟 嘉祐 远牧 方州 ,手足支离,常繫念虑。’上因口勑 张嘉祐 可 忻州 刺史。” 2.帝王口头的诏令。《北史·王劭传》:“ 劭 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録口敕。” 唐 白居易 《缭绫》诗:“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六日》:“楼上时传口勅,特令放罪。”
- 诫敕
jiè chì
1.亦作“诫勅”。汉代皇帝诏书的一种。 2.告诫;嘱咐。
- 棰敕
chuí chì
鞭打训诫。
- 箠敕
chuí chì
鞭打训诫。《新唐书·李景让传》:“虽老犹加箠敕,已起,欣欣如初。”
- 训敕
xùn chì
亦作“训勅”。君上对臣下告谕、诫饬。
- 遵敕
zūn chì
谓遵照皇帝的诏令。
- 喾敕
kù chì
犹教诫。
- 宣敕
xuān chì
见“ 宣勑 ”。
- 发日敕
fā rì chì
唐 代诏旨形式之一。凡增减官员、废置州县、征发兵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下官等用之。
- 特敕
tè chì
亦作“特勅”。帝王的特别命令。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伏乞特勑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民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放老》:“詔选中有孤平屈人,宜令以名闻,特敕授官。”
- 诰敕
gào chì
亦作“ 誥勅 ”。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宣和遗事》前集:“﹝ 张叔夜 ﹞前来招诱 宋江 和那三十六人归顺 宋 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勑,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 明 贾仲名 《昇仙梦》第二折:“今日箇受誥勅,做通判到 江西 。”《明史·太祖纪二》:“文武官年六十以上听致仕,给以誥敕。”
- 奉敕
fèng chì
1.亦作“奉勅”。 奉皇帝的命令。 2.指奉师长之命。
- 告敕
gào chì
即告身。朝廷授官的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