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敕
dūn chì
督察敕戒。
- 整敕
zhěng chì
同“ 整飭 ”。 端谨。
- 赐敕
cì chì
下诏令。
- 敕答
chì dá
帝王的批答。
- 应敕
yìng chì
在帝王左右侍候传达旨意的人。 《梁书·武帝纪上》:“我若总 荆 雍 之兵,扫定 东夏 , 韩白 重出,不能为计,况以无算之昏主,役御刀应敕之徒哉?”《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及即位,不与朝士相接,专亲信宦官及左右御刀、应敕等。” 胡三省 注:“应敕,在左右祗应敕命者。”
- 敕晓
chì xiǎo
告戒晓谕。《东观汉记·杜诗传》:“时将军 萧广 放纵兵士,猝暴民间, 诗 敕晓不改,遂格杀 广 ,还,以状闻。”《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敕,戒也;晓,开諭也。”
- 阴敕
yīn chì
犹密令。
- 母敕
mǔ chì
母亲的告诫。
- 敕葬
chì zàng
宋 代大臣及近戚有病,皇帝多命医诊治,凡药必服,家人不敢问。 及死,例遣内侍监护葬事,称“敕葬”。至敕葬,听凭监护吩咐,有至倾家荡产者,故当时有“宣医纳命,敕葬破家”之语。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 敕格
chì gé
朝廷颁定的律法。《新唐书·柳登传》:“ 登 字 成伯 ,淹贯羣书,年六十餘,始仕宦。 元和 初,为大理少卿,与 许孟容 等刊正敕格。”《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玄龄 等定律五百条,立刑名二十等……又删 武德 以来敕格,定留七百条,至是颁行之。”
- 遗敕
yí chì
亦作“遗勅”。 临终告诫。
- 谨敕
jǐn chì
1.亦作“谨勅”。谨慎自饬。 2.严令。
- 符敕
fú chì
1.亦作“ 符勅 ”。 敕命文书。《旧唐书·崔器传》:“ 器 惧,所受贼文牒符敕,一时焚之。” 明 何景明 《何子·固权》:“夫班爵封者遗之券誥,赐祠第者护之符勅。” 2.指符箓。《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彼皆恃其符厌” 元 胡三省 注:“谓 刘灵 助书为符敕以厌胜也。” 清 魏源 《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之二:“流俗亦何知,万里走符勅。不信溪山灵,独钟 巫阳 宅。”
- 敕黄
chì huáng
敕书。用黄纸书写,故名。 宋 洪迈 《容斋五笔·近世文物之殊》:“ 绍兴 十二年壬戌,予寓 南山 浄慈 ,待词科试,见省试官联骑,公服戴帽,不加披衫。每一员以亲事官一人执敕黄行前。”
- 敕符
chì fú
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证信。
- 敕额
chì é
谓皇帝赐给寺院匾额。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敕天下寺院,非敕额者悉废之。” 胡三省 注:“敕额者,敕赐寺额,如 慈恩 、 安国 、 兴唐 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