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敕
jǐng chì
亦作“警勅”。 亦作“ 警飭 ”。警戒。
- 申敕
shēn chì
1.亦作“ 申勅 ”。 告诫。《汉书·成帝纪》:“公卿申敕百寮,深思天诫,有可省减便安百姓者,条奏。”《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臣﹞欲遵 伊 周 之权,以安社稷之难,即骆驛申勑,不得迫近輦舆,而 济 遽入陈间,以致大变。”《晋书·李憙传》:“其申敕羣僚,各慎所司,宽宥之恩,不可数遇也。” 清 黄宗羲 《馀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当事每每以空言申勑,安得如 汪守 者而与之讲济世之事乎?” 2.敕命;宣示诏令。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灵柩将窆,申敕脩仪。”一本作“ 申勑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 南朝 梁武帝 《申敕诸州讯狱诏》:“可申勅诸州,月一临讯,博询择善,务在确实。” 宋 苏辙 《再催行役法札子》:“伏乞更加申敕,速令详议,立成定法,以时行下取进止。” 3.整饬;整顿。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兵士杂於疲老,而未尝申勑训练。”
- 刀敕
dāo chì
亦作“ 刀勅 ”。捉刀应敕的省称。借指权臣。
- 遗令敕子
yí lìng chì zǐ
一首汉朝短文
- 敕语
chì yǔ
敕言,纶言。
- 齎敕
jī chì
见“ 齎勑 ”。
- 敕身
chì shēn
警饬己身。
- 赍敕
jī chì
见“ 齎勑 ”。
- 敕牒
chì dié
1.诏书的一种。 《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於旧则用之。” 2.授官的文书,委任状。《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旧制,吏部给告身,先责其人输朱胶綾轴钱。丧乱以来,贫者但受敕牒,多不取告身。” 胡三省 注:“受敕牒以照验供职,苟得一时之禄利;告身,无其钱则不及取矣。”
- 敕断
chì duàn
亦作“勅断”。犹裁断。
- 衔敕
xián chì
遵奉皇帝的诏令。
- 明敕
míng chì
亦作“明疎”。明白地训示或告诫。《汉书·平帝纪》:“其明敕百寮,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岁以下,家非坐不道,詔所名捕,它皆无得繫。”《后汉书·黄琼传》:“明勑近臣,使遵法度。”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宜明勑诸军,使深知此意。”
- 矫敕
jiǎo chì
假托诏令。 《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元年》:“ 兴庆宫 先有马三百匹, 辅国 矫敕取之。” 胡三省 注:“矫敕,犹言矫詔也。”
- 敕正
chì zhèng
亦作“勅正”。整饬;整顿。
- 敕教
chì jiào
帝王的命令。
- 敕文
chì wén
指帝王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