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埽荡
sào dàng
1.亦作“埽盪”。 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 2.泛指彻底清除。 3.见“埽荡”。
- 埽墓
sào mù
1.《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东归,埽除墓地耳。” 颜师古 注:“言待其丧至也。”后以“埽墓”为等待祸发之典。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南齐 徐文景 方贵盛,其父深忧之曰:‘我正当埽墓待丧耳。’” 2.于坟上培土,清除荒草,并进行祭奠。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介类·蟒》:“ 乾道 间, 歷阳 芮不疑 ,从父埽墓。”
- 埽境
sào jìng
谓聚集境内全部兵力。《明史·外国传九·瓦剌》:“明年夏,驻蹕 忽兰忽失温 。三部埽境来战。”
- 埽黛
sào dài
画眉。
- 埽岸
sào àn
用埽材筑成的堤岸。
- 埽穴犂庭
sào xué lí tíng
谓扫荡其巢穴,犁平其庭院。比喻摧毁敌方。《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説道:‘有此機會,埽穴犂庭,指顧間事。我那天馬用得著了。’” 王闿运 《陈夷务疏》:“假令 中國 得其船砲,習見其風俗,遂可以深入其阻,埽穴犂庭;則易地而觀,天下之憂,未可量也。”
- 埽星
sào xīng
彗星。通称扫帚星。
- 埽地
sào dì
1.古代郊祀的仪制,于坛下扫地设祭。 2.谓扫除净尽。亦喻完全丧失。
- 埽緷
sào yùn
绑扎成束的埽材。
- 埽夷
sào yí
扫荡夷灭。
- 埽轨
sào guǐ
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 埽除
sào chú
1.打扫;去除。 《周礼·夏官·隶仆》:“隶僕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韭》:“正月上辛日,埽除韭畦中枯叶。” 宋 苏舜钦 《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衰根危蔕埽除尽,辨别松竹并蒿莱。” 2.除掉;廓清。《汉书·景帝纪》:“ 汉 兴,埽除烦苛,与民休息。”《后汉书·陈龟传》:“授之法令,除 并 凉 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埽除更始。”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 秦 兼四海,一切皆埽除之,又更七雄者也。”
- 埽迹
sào jì
绝迹。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上:“妇女则服役神之夫人,当时不过一二老嫗……自二十年来,花团锦簇,变为一班少妇,老嫗自以为羞,渐渐埽迹。”
- 埽史
sào shǐ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 魏勃 少时家贫,欲见 齐 相 曹参 ,而无以自通,因每晨早起,潜为 齐 相舍人清扫门外,遂因舍人得见 曹参 。
- 埽门
sào mén
谓取媚权贵,夤缘仕进。
- 埽愁帚
sào chóu zhǒu
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