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

tài zǎi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tài zǎi ]
  1. 相传殷置太宰。
  2. 三代掌馔之官。
  3. 明清时一般称吏部尚书为太宰。
  1. 相传 殷 置太宰。
    周 称冢宰,为天官之长,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春秋 列国亦多置太宰之官,职权不尽相同。 秦 、 汉 、 魏 皆不置。 晋 以避 司马师 讳,置太宰以代太师。 北周 文帝 依《周礼》建六官,置天官大冢宰卿一人。 隋 唐 均无此官。 宋 崇宁 间,改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 靖康 末复故。参阅《周礼·天官·大宰》、《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二》、《文献通考·职官二》。
  2. 三代掌馔之官。
    《大戴礼记·保傅》:“青史氏之记曰:‘古者胎教……太宰持斗而御户右。’” 卢辩 注:“太宰,膳夫也,冢宰之属。”
  3. 明 清 时一般称吏部尚书为太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司农署铨》:“太宰 孙富平 去位,以户部尚书 杨本菴 俊民 署吏部事。”
英文翻译
  1. Dasai
网站简介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