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蜀黍
yù shǔ shǔ
即玉米,是一种高杆谷类禾草(Zea mays),通常穗大,穗上生谷粒。在美洲已长期栽培
- 黍炊
shǔ chuī
传说 卢生 在 邯郸 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及醒,主人炊黄粱未熟。事见 唐 沉既济 《枕中记》。后遂用作典故,以“黍炊”比喻虚幻的梦境。黍,此处指黄粱。
- 黍民
shǔ mín
指蚊蚋。
- 黍尺
shǔ chǐ
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做“黍尺”。 横排的称“横黍尺”,纵排的称“纵黍尺”。旧制营造尺就是纵黍尺。横黍尺一尺等于纵黍尺八寸一分。泛指较小的度量单位。
- 禾黍故宫
hé shǔ gù gōng
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 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
- 鸡黍之交
jī shǔ zhī jiāo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
- 禾黍之伤
hé shǔ zhī shāng
对昔日宫室胜景如今已成为庄稼地而发出的慨叹。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上·丘墟之象》:“ 昭宗 末年, 長安 役人取石於内苑起山,崎危屈曲,有若天成……後 巢 寇入京,焚滅殆盡,悉爲瓦爍狐兔穴矣。遊者有禾黍之傷。”参见“ 禾黍 ”。
- 黍谷
shǔ gǔ
1.山谷名。在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又称 寒谷 、 燕谷山 。《太平御览》卷八四二引 汉 刘向 《别录》:“传言 邹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至生黍,到今名 黍谷 焉。”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丝布等启》:“ 灵臺 久客,从此数炊。 黍谷 长寒,於今更暖。” 清 方文 《寄怀从子密之》诗:“春将回 黍谷 ,人尚隔 桃源 。” 2.借指阴阳家。因 战国 齐 著名阴阳家 邹衍 曾居 黍谷 ,故名。《北史·文苑传序》:“ 淹中 、 稷下 ,八儒、三 墨 之异; 漆园 、 黍谷 ,名、法、兵、农之别。虽雅誥奥义,或未尽善,考其遗跡,亦贤达之流乎!”
- 累黍
lěi shǔ
1.古代以黍粒为计量基准。累黍,谓按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以定分、寸、尺及音律律管的长度;同时定合、升、斗、斛以计容量,定铢、两、斤、钧、石以计重量。三者互相参校。见《汉书·律历志上》。《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郑译 ﹞与 邳公 世子 苏夔 累黍定律。”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积其空围斯累黍定而规式昭。” 2.指极微小之量。 唐 司空图 《成均讽》:“探灵测化,但累黍而无差。”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大地万国,上下百年间,强盛弱亡之故,不爽累黍。” 3.纍黍: 4.累列或累积黍粒。古代计量方法之一种。其法列黍以定分、寸、尺等及音乐律管之长度;累黍以定合、升、斗等容积,铢、两、斤等重量。见《汉书·律历志上》、《宋史·律历志四》。 5.谓数量、差距微小之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操舟者日行滩瀨间,巨石森立,矛戟外向,舟触石罅而出,相去纍黍,輒成齏粉。” 6.指累积微量。 宋 刘克庄 《初宿囊山和方云台韵》:“累黍功名成未易,跳丸岁月去堪惊。”
- 黍黍
shǔ shǔ
犹黍絫。
- 作黍
zuò shǔ
做黍米饭。语出《论语·微子》:“杀鸡为黍而食之。”后以“作黍”为备家常饭诚意待客之谦称。
- 齑黍
jī shǔ
碎黍子。
- 黄黍
huáng shǔ
黍的一种。
- 香黍
xiāng shǔ
指粽子。
- 黍饭
shǔ fàn
黍米煮成的饭。
- 黍餹
shǔ táng
用黍米制成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