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鲲鹏
kūn péng
1.古代传说中能变化的大鱼和大鸟。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察蟭螟於蚊睫,观鯤鹏於北溟。”唐杜甫《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鯤鹏。”罗惇曧《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冥灵大椿之寿,朝菌蠓蚋之夭,鯤鹏之大等喻,《列子·汤问篇》语,《庄子·逍遥游》引之。” 2.古代传说中的大鹏鸟。即鲲鱼变化成的鹏鸟。
- 大鹏
dà péng
鹏。 传说中的大鸟。
- 白云鹏
bái yún péng
(1874-1952)京韵大鼓演员。河北霸县(今霸州市)人。早年在农村说唱,后在北京从史振林学艺。长期在北京、天津演出。结合自身嗓音条件,形成韵味醇厚、吐字清晰、腔调柔美的艺术风格,世称“白派”。代表作有《黛玉焚稿》、《哭祖庙》等。
- 溟鹏
míng péng
北冥之鹏。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陆德明 释文:“北冥,本亦作溟。”后遂以“溟鹏”指大鹏。
- 抟鹏
tuán péng
盘旋在高空的鹏鸟。喻有大志者。
- 鹍鹏
kūn péng
1.传说中的大鸟名。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鯤,后讹为“鵾”。常以“鵾鹏”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 2.指鲲和鹏。
- 鴳鹏
yàn péng
亦作“鷃鹏”。《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 太山 ,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絶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后遂以“鴳鹏”比喻人们志趣、识见的不同。
- 龙鹏
lóng péng
龙与鹏。喻贤俊之士。
- 鲸鹏
jīng péng
1.鲸鱼和鹏鸟。泛指特大的动物。 2.比喻强大而凶恶的敌人。
- 风鹏
fēng péng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风鹏”比喻得时势有作为的人。
- 雕鹏
diāo péng
雕与鹏,皆能作高远之飞。比喻才力雄健者。 宋 陈造 《次前韵送胡省元》:“鵰鹏举翮云路翔,腰印纍金玉佩苍。” 宋 无名氏 《谒金门·寿士人》词:“文章士,秀气岳神钟聚。看鵰鹏,秋风高举。上青天平步。” 明 朱颐媉 《杜陵台饯送林长卿之金陵》诗:“怜君年少青云器,正是鵰鹏奋翼秋。”
- 云鹏
yún péng
1.翱翔高空的大鹏。 2.比喻奋发有为的人。
- 鹓鹏
yuān péng
鵷雏与大鹏。比喻杰出的人才。
- 鲲化为鹏
kūn huà wéi péng
"一条大鱼,游着游着,就变成一只大鸟,飞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