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箪浆壶
shí dān jiāng hú
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
- 壶浆箪食
hú jiāng dān shí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革車近次,師營 商牧 ,華夷士女,冠蓋相望,扶老攜幼,一旦雲集,壺漿塞野,簞食盈塗。” 宋 苏轼 《新渠诗》叙:“予方爲旅人,不得親執壺漿簞食,以與侯勸逆四方之來者。”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軍隊所過地方,真能秋毫無犯,則民必争先恐後壺漿簞食以迎之。”参见“ 簞食壺漿 ”。
- 食士
sì shì
1.给士卒吃饭。 2.养育士子。
- 食墨
shí mò
龟卜术语。指灼龟时龟兆与事先画好的墨画相合。
- 填食
tián shí
用强制手段喂食(如动物)
- 堂食
táng shí
1.唐时政事堂的公膳。 据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每朝会罢,宰相百僚会食都堂,故名。 2.泛指公署膳食。
- 食堂
shí táng
1.餐厅,供应食物或有时供应饮料的地方 2.机关、团体中供应本单位成员吃饭的地方
- 食垒
shí lěi
见“ 食罍 ”。
- 坐食山空
zuò shí shān kōng
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财产堆积如山,也会吃光用尽。
- 坐食
zuò shí
指不劳而食
- 食坐
shí zuò
进餐时的座位。
- 食地
shí dì
指可种粮食的田地。
- 土食族
tǔ shí zú
指为了减少因运输而产生的能源浪费而只吃当地生产的食物者。
- 食土
shí tǔ
1.种粮食的田地。 2.享受封邑的租税。 3.吃泥土,栖息于土中。
- 消食圆
xiāo shí yuán
一种药名,主治治脾胃俱虚,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闷,腹胁时胀,连年累月,食减嗜卧,口苦无味,虚羸少气。
- 食国
shí guó
享受国家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