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食
jué shí
断绝进食;断绝饮食(自杀或表示抗议)
- 给食
gěi shí
1.供给食用。 2.给别人吃。
- 食结
shí jié
积食,吃了食物不消化。
- 红食
hóng shí
蒙古族称肉类食品为“乌兰伊德”,即红色食品的意思。
- 节衣素食
jié yī sù shí
1.犹言节衣缩食。 《新华日报》 2.8:“节衣素食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 麤衣糲食
cū yī lì shí
亦作“麄衣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唐 李翱 《左仆射傅公碑》:“夫人麤衣糲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用助公事。”《云笈七籤》卷一一五:“麤衣糲食之外,所得施诸贫病。”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分别》:“麄衣糲食心无歉,为亲老常怀悽惨。”
- 麤袍糲食
cū páo lì shí
同“ 麤衣恶食 ”。《后汉书·袁京传》:“﹝ 袁彭 ﹞行至清,为吏麤袍糲食,终於议郎。”
- 糟食
zāo shí
1.粗劣的食物。 2.用酒糟腌制的食品。
- 糖食
táng shí
用糖制作的食品的统称;甜食
- 食糖
shí táng
食用的糖,如白糖、红糖
- 食粮
shí liáng
指供食用的粮食,也用于比喻某种不可缺少的东西
- 粮食
liáng shi
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
- 划粥而食
huà zhōu ér shí
典故。
- 粢食
zī shí
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饭食。《左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孔颖达 疏:“粢食不凿,谓以黍、稷为饭,不使细也。”《淮南子·主术训》:“太羹不和,粢食不毇。” 高诱 注:“毇,细也。”
- 麤袍粝食
cū páo lì shí
同“ 麤衣惡食 ”。 《後汉书·袁京传》:“﹝ 袁彭 ﹞行至清,爲吏麤袍糲食,終於議郎。”
- 麤衣粝食
cū yī lì shí
亦作“麄衣糲食”。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唐 李翱 《左仆射傅公碑》:“夫人麤衣糲食,與兵士妻女均好惡,用助公事。”《云笈七籤》卷一一五:“麤衣糲食之外,所得施諸貧病。”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分别》:“麄衣糲食心無歉,爲親老常懷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