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不兼肉
shí bù jiān ròu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指饮食节俭。
- 耳食不化
ěr shí bù huà
指没有经过思考,轻信听来的话
- 不时不食
bù shí bù shí
“不时不食”,是一句老话,讲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传统: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此语出自《论语·乡党第十》中“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 食不知味
shí bù zhī wèi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 五不食
wǔ bù shí
早在2500多年前孔圣人就提出了食品安全“五不食”原则:“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
- 三白食
sān bái shí
佛教徒食乳、酪、饭,三者均白,故称。
- 食方丈于前
shí fāng zhàng yú qián
同“ 食前方丈 ”。《韩诗外传》卷九:“今如结駟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
- 食必方丈
shí bì fāng zhàng
形容吃的阔气。 同“食前方丈”。
-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yī rì bù jià,bǎi rì bù shí
见“ 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其墙坏而不筑,公曰:‘何不筑?’对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 一瓜共食
yī guā gòng shí
指与将士同甘共苦
- 一食三起
yī shí sān qǐ
形容殷勤待士
- 一食万钱
yī shí wàn qián
一顿饭要花掉很多钱
- 鸟为食亡
niǎo wéi shí wáng
鸟为了争夺食物,宁可失去生命,引申义为“生物在难以保全自身生命的情况下会用尽全力去尝试加以保全,以至于不择手段。”
- 食马
sì mǎ
1.供作肉食的马。《穆天子传》卷二:“因献食马三百,牛羊三千。” 郭璞 注:“食马,可以供厨膳者。” 2.喂马。《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枕轡而寝,食马而食。” 杨伯峻 注:“先饲马而后己食。” 唐 韩愈 《杂说》之四:“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饭食
fàn shi
1.亦作“飰食”。吃饭。 2.饮食,指饭量。 3.亦作“飰食”。煮熟的谷类食物。 4.饭和菜。 5.借指工作,活计。
- 马食
mǎ shí
1.犹马资。 2.像马那样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