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直
shùn zhí
指水流顺、堤岸直。
- 直顺
zhí shùn
笔直而顺溜。
- 百顺
bǎi shùn
一切顺遂。
- 逆顺肥瘦
nì shùn féi shòu
文章。
- 顺産
shùn chǎn
1.指胎儿自然娩出的过程。《祝您健康》1982年第5期:“临产前要保持精神安定,睡眠充足,饮食正常,这是顺产的保证。”《人民日报》 2.10:“这头取名为‘迎春’的小斑马,是母斑马经过13个月的怀胎顺产的。”
- 顺理
shùn lǐ
1.遵循道理。《管子·君臣上》:“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韩诗外传》卷七:“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 晋 张华 《鹪鹩四赋》:“委命顺理,与物无患。”《朱子语类》卷八:“‘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2.有条理,不紊乱。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二贤推盪往反解材之势,纵復得解,非顺理之作,顺理析之,岂得推盪。”《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君臣唱和,雅合顺理之仪。”《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老头儿把那将及二尺长的白鬍子……收拾得十分洁浄光彩,根根顺理飘扬。”《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姑娘没曾这么冷静地顺理想过。” 3.方言。整理。《十月》1982年第5期:“这个烂摊子,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拾掇好的,就像倒了一座大厦,光这碎石烂瓦、破檩糟椽,怎么个顺理?顺理完了,地基也得重新清理。这个担子,可非同小可!”
- 理顺
lǐ shùn
使各方面、各部门的关系协调一致
- 顺犯
shùn fàn
违背情理;违反正道
- 犯顺
fàn shùn
1.违背情理;违反正道。《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其辞顺,犯顺不祥。”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至人尚矣,何为犯顺而居逆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陆机 犯顺履险, 潘岳 乾没取危。” 2.叛乱。《晋书·甘卓传论》:“ 甘卓 伐暴寧乱,庸绩克宣,作镇扞城,威略具举。及兇渠犯顺,志在勤王。”《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刘旻》:“ 郭公 举兵犯顺,其势不能为 汉 臣,必不为 刘 氏立后。” 清 钱谦益 《潘佥事哀辞序》:“ 奴儿哈赤 犯顺,袭我城堡,杀我大将。” 3.不逊顺。《晋书·刘毅传》:“昔 冯唐 答 文帝 ,云不能用 颇牧 而 文帝 怒,今 刘毅 言犯顺而陛下欢,然以此相校,圣德乃过之矣。”
- 顺物
shùn wù
谓顺从物理。
- 顺爱
shùn ài
顺从与爱护。
- 顺杆爬
shùn gǎn pá
顺着杆往上爬。比喻迎合主人旨意,以期获取名誉、地位。
- 靡然顺风
mí rán shùn fēng
指望风顺从。
- 顺应自然
shùn yìng zì rán
遵循自然的规律展开行动。自然,道家的核心概念之一,道家自然既用作名词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也用作形容词指天然的,非人为的或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
- 顺潮
shùn cháo
水流的方向能增高船舶航行速度的潮流
- 顺溜纸
shùn liū zhǐ
指祈求神鬼保佑顺利而烧的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