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頽
tuī tuí
推诿于衰败。 宋 陆游 《亲旧书来多问近况以诗答之》:“耐辱推頽百不能,居然老病住庵僧;流年速似一弹指,更事多於三折肱。”
- 頽息
tuí xī
如风嘶般的叹息声。 《文选·马融<长笛赋>》:“靁叹頽息,搯膺擗摽,泣血泫流,交横而下。” 李善 注:“叹声若雷,息声若頽也。”
- 頽志
tuí zhì
谓意志消沉。唐 韦应物 《郊居言志》诗:“何异林栖鸟,恋此復来还。世荣斯浊已,頽志亦何攀。”
- 頽坠
tuí zhuì
1.坠落。 汉 王充 《论衡·累害》:“处巔者危,势丰者亏,頽坠之类,常在悬垂。” 2.衰落。 明 李东阳 《祁阳县学重修记》:“或又茫然无所为,坐视其委靡頽坠而莫之救,则其为教亦蔑矣。” 林纾 《送文科毕业诸学士序》:“则诸君子力延古文之一派,不至於頽坠者,未始非吾 华 之幸也。”
- 頽命
tuí mìng
倒霉的命运。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你看,我那頽命么,狗也不曾打的着,倒打破了一个尿缸。”
- 泰山其頽
tài shān qí tuí
《礼记·檀弓上》:“ 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孔子 将死时作此歌,自称“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 泰山 崩塌。 后用来比喻众所仰望的人去世。多用作悼辞。 叶圣陶 《乡里善人》:“学人文人同声哀悼,‘ 泰山 其颓,哲人其萎’的成语,在祭文挽联哀诗中随处露脸。”亦省作“ 泰山頽 ”。 唐 王湾 《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诗:“泣为 洹水 化,叹作 泰山 頽。”
- 倾頽
qīng tuí
1.亦作“ 倾穨 ”。 2.倒塌。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削基憎峻而不觉,下堕则上崩,故倾穨莫之扶也。”《宋书·后废帝纪》:“尚书省舍,日就倾頽;第宅府署,类多穿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内中唯有御製诗碑亭二,余为守时已将倾頽。” 3.指身体倾侧、跌倒。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看君岸幘卷大白,有似巨浸吸百潮;宾从倾頽尚未厌,直恐溃烂肠与脬。” 4.衰亡;衰败。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頽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 汉 室倾穨,姦臣窃命。” 陈毅 《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即日出洋》诗:“百年家国恨, 禹 域日倾頽。”
- 頽业
tuí yè
废弃学业。《宋书·臧焘传》:“顷学尚废弛,后进頽业,衡门之内,清风輟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