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鞭痕
biān hén
鞭子抽打留下的痕迹
- 鞭打绣球
biān dǎ xiù qiú
"一种花色独特的猫。身躯纯白形如白狮猫,额部有黑斑,尾巴特别长,呈黑色,好似鞭梢,能甩及头部,所以叫“鞭打绣球”。(并非""甩及头部""这里说甩及头部是因为""黑球""正好在这只猫的头上)"
- 霸王鞭
bà wáng biān
1.爆竹的一种,燃之声连串不绝者。 2.表演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棍,两端安有铜片。俗称连厢。 3.民间舞蹈。也叫花棍舞、打连厢。表演时一面舞动霸王鞭,敲击四肢、肩、背等,一面歌唱。 4.灌木状常绿植物。茎有五个棱,有成行的乳头状硬刺,开绿色小花。原产南洋群岛,在热带常栽培做绿篱。
- 狂鞭
kuáng biān
指迅猛生长的鞭笋。
- 鞭牛
biān niú
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
- 牛鞭
niú biān
公牛阴茎
- 鞭爆
biān bào
鞭炮。
- 燃鞭炮
rán biān pào
传统年俗之一,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
- 鞭灵走石
biān líng zǒu shí
丹溪 黄初平 ,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 金华山 石室中修炼,四十余年不复念家。 其兄 初起 行山寻索,遂得相见,问 初平 羊何在?曰近在山东。 初起 往视之,但见白石而还。 初平 与俱往看之,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见 晋 葛洪 《神仙传·黄初平》。后因以“鞭灵走石”为神人叱石成羊的典故。 宋 程俱 《读<神仙传>》诗:“鞭灵走石纔一戏,骑麒上天亦徒尔。”
- 灵鞭
líng biān
神人使用的鞭子。
- 火鞭
huǒ biān
神话中指 羲和 驭日之鞭。
- 鞭杆溜子
biān gǎn liū zǐ
方言。 雨天屋檐下接水槽中倾泻而下的水流。
- 浄鞭
jìng biān
古代帝王的一种仪仗,帝王驾临时,鸣之令人肃静。又称静鞭。用黄丝做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发出响声。
- 法鞭
fǎ biān
古代的一种刑具。
- 湿水鞭炮
shī shuǐ biān pào
在粤语中称“湿水炮仗”,比喻事物或事情被严重的改变的,不可能产生原有的效果。
- 鞭毙
biān bì
犹鞭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