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露风云
yuè lù fēng yún
比喻无用的文字。
- 薤露
xiè lù
1.乐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挽歌。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晋 崔豹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 田横 门人, 横 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宋 叶适 《张提举挽词》诗:“长年惯唱渔家曲,难听兹晨《薤露》声。”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逆闻丧》:“歌《薤露》把泉臺卜葬。” 柳亚子 《题云间张瑞芝女士传》诗:“ 九峰 三泖 魂归未?怕听人间《薤露》歌。” 2.薤叶上的露水。 唐 裴铏 《传奇·封陟》:“逝波难驻,西日易頽,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酸风夜鸣,薤露竞落,其窃告人生之脆者歟。”
- 癯露
qú lù
谓极瘦。
- 寖露
jìn lù
逐渐暴露。
- 吸露
xī lù
吸饮露水。喻高洁。语本《楚辞·九章·悲回风》:“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王逸 注:“食霜露之精以自洁也。” 唐 刘知几 《思慎赋》:“气嘘霜而吸露,力转日而迴天。” 宋 辛弃疾 《临江仙·探梅》词:“酒盃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 刻露
kè lù
犹毕露。
- 露光
lù guāng
1.露水珠反射出来的光耀。 2.借指露水珠。
- 仙露
xiān lù
本指 汉武帝 所造铜仙人捧盘所接的甘露,后亦借指皇帝赐的御酒。
- 不露辞色
bù lù cí sè
辞色:言辞神色。 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形容说话沉着老练。
- 露袒
lù tǎn
袒衣露体。《资治通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荀卿 ﹞尝与 临武君 论兵於 赵孝成王 之前……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 胡三省 注:“露袒,如人之支体上下无衣裳以覆蔽,裸露肉袒者也。”
- 披露
pī lù
1.揭示其隐蔽或隐私;表露、显露 2.发表;公布
- 崭露头角
zhǎn lù tóu jiǎo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 外露
wài lù
明显地表现在外
- 囊锥露颖
náng zhuī lù yǐng
比喻显露才华。
- 赤身露体
chì shēn lù tǐ
指光着身子,衣不蔽体。也指赤祼全身,不穿衣服。
- 积露为波
jī lù wéi bō
比喻积少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