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雍
sān yōng
亦称“ 三雍宫 ”。汉 时对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汉书·河间献王传》:“ 武帝 时, 献王 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詔策所问三十餘事。”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辟雍、明堂、灵臺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后汉书·儒林传上》:“ 中元 元年,初建三雍。 明帝 即位,亲行其礼。” 唐 张继 《河间献王墓》诗:“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肇建三雍陈礼乐,宫悬考击闻鸣鼉。”
- 临雍
lín yōng
亲临辟雍。雍,指辟雍,本为 西周 天子所设大学,历代皆有,亦常为祭祀之所。《后汉书·明帝纪》:“ 永平 二年三月,临辟雍,初行大射礼。” 宋 刘克庄 《水龙吟·林中书生日》词:“算给扶朝者,临雍拜者,下梢须做。”《清史稿·礼志八》:“ 道光 三年临雍,命廕生豫听宣讲。”
- 著雍
zhù yōng
亦作“ 著雝 ”。岁阳名。十干中戊的别称。
- 悬雍
xuán yōng
见“ 悬痈 ”。
- 熙雍
xī yōng
和乐貌。
- 时雍
shí yōng
1.亦作“时邕”。 亦作“时雝”。亦作“时廱”。犹和熙。 2.指时世太平。
- 和雍
hé yōng
1.温和雍容。 2.犹和谐。 3.古代撤膳时所奏的和谐的音乐。
- 南雍
nán yōng
亦作“ 南廱 ”。 明 代称设在 南京 的国子监。雍,辟雍,古之大学。 明 吴节 撰有《南廱志》十八卷,后 黄佐 增损成二十四卷。 明 周子义 《<何大复先生集>序》:“侍御谓南雍故藏书府,四方人士游览者众,是集永足以风,盍刻而藏旃!”《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孙富 ﹞年方二十,也是南雍中朋友。” 清 钱谦益 《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王文肃公行状》:“先侍郎与故相 华亭 公之父卒业南雍,皆被赏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捧爵帛,香芹早荐。列班联,敬陪南雍释奠。”
- 辟雍
pì yōng
亦作“ 辟雝 ”。辟,通“ 璧 ”。本为 西周 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 东汉 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 北宋 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汉 班固 《白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又逕明堂北, 汉光武 中元 元年立,寻其基构,上圆下方,九室重隅十二堂, 蔡邕 《月令章句》同之,故引水于其下,为辟雝也。” 元 方行 《送贾彦临训导霍邱》诗:“承恩自合归 宣室 ,论道安能老辟雍?”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周石鼓文》:“ 高宗 纯皇帝 以 乾隆 庚戌亲临辟雍,见石鼓漫泐,为立重栏,以蔽风雨。”
- 桑雍
sāng yōng
桑树上因蠹虫蛀食而形成的痈肿物。 喻媚上祸国的小人。雍,通“ 痈 ”。
- 木雍
mù yōng
犹木栅。
- 雍雍
yōng yōng
1.鸟和鸣声。 2.声音和谐。 3.和洽貌;和乐貌。 4.犹雍容,从容大方。
- 重雍
zhòng yōng
谓累世太平。
- 蹈雍
dǎo yōng
亦作“ 蹈壅 ”。 投水而死。
- 衡雍
héng yōng
古地名。春秋 时属 郑 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甲午,至于 衡雍 ,作王宫于 践土 。” 杜预 注:“ 衡雍 , 郑 地。” 杨伯峻 注:“其地当今 河南省 原阳县 西, 践土 东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晋文公 ﹞罢 宋 围,还与 荆 人战 城濮 ,大败 荆 人,返为 践土 之盟,遂成 衡雍 之义。”《吕氏春秋·简选》:“反 郑 之埤,东 衞 之亩,尊天子於 衡雍 。”
- 肃雍
sù yōng
见“ 肃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