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陵
fēng líng
地名。亦名“风陵堆”。在 山西省 永济县 南。传说谓因有 风后 之陵而为名。一说该处有 女娲 之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关 之直北,隔 河 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 河 阳,世谓之 风陵 。”《新唐书·五行志二》:“ 天宝 十一载六月, 虢州 閺乡 黄河 中 女媧 墓因大雨晦冥,失其所在,至 乾元 二年六月乙未夜,濒 河 人闻有风雷声,晓见其墓踊出,下有巨石,上有双柳,各长丈餘,时号 风陵堆 。”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不见 风陵 之堆高突兀,没入 河 中寻復出,天迴地转无多日。”
- 霸陵
bà líng
即 灞陵 。
- 陵折
líng shé
欺凌、折辱。
- 谷陵
gǔ líng
语本《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喻世事变化。
- 骄陵
jiāo líng
骄横凶暴。 《后汉书·马援传赞》:“ 明德 既升,家祚以兴。 廖 乏三趣, 防 遂骄陵。”《宋书·五行志五》:“ 齐王 冏 不悟,虽建兴復之功,而以骄陵取祸。”《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 董卓 贪淫骄陵,志无纪极,至於废主自兴,亦犹未也。”
- 陵骞
líng qiān
高飞,高就。
- 高陵
gāo líng
1.高丘,山丘。 《易·同人》:“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晋 陆机 《拟青青陵上柏》诗:“冉冉高陵苹,习习随风翰。” 元 刘永之 《酬寄伍朝宾》诗:“鲸鯢依巨浪,虎豹啸高陵。” 2.指陵墓。 晋 张载 《七哀传》:“ 北芒 何垒垒,高陵有四五。” 3.陵墓名。 三国 魏武帝 曹操 陵名。在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参阅《嘉庆一统志·彰德府二》、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四·彰德府》。 4.陵墓名。 三国 吴 孙坚 墓名。在 江苏省 丹阳市 西。参阅《嘉庆一统志·镇江府二》。 5.复姓。 汉 有 高陵显 见《通志·氏族三》。
- 陵隰
líng xí
山陵和低湿之地。
- 零陵
líng líng
古地名。在今 湖南 宁远 东南。相传 舜帝 葬于此。
- 陵霜
líng shuāng
傲霜。
- 少陵
shǎo líng
1.汉宣帝许后之陵。因规模比宣帝的杜陵小,故名。 2.指唐诗人杜甫。
- 陵岗
líng gǎng
见“ 陵冈 ”。
- 魁陵
kuí líng
小土丘。
- 陵令
líng lìng
守护天子陵墓的长官。 《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 建武 二年,以皇祖、皇考墓为 昌陵 ,置陵令守视。”《新唐书·礼乐志四》:“皇帝至行宫,即斋室。陵令以玉册进署。”
- 陵驾
líng jià
超越;高出
- 陵颓
líng tuí
衰落败坏。《宋书·裴松之传》:“惧国俗陵頽,民风凋伪,眚厉违和,水旱伤业。”《新唐书·敬晦传》:“於是,帅不政,法制陵頽, 曙 引大吏廷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