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阳花
zǐ yáng huā
花名。唐 白居易 《紫阳花》诗:“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自注:“ 招贤寺 有山花一树,无人知名,色紫气香,芳丽可爱,颇类仙物,因以紫阳花名之。”参阅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六。
- 紫阳
zǐ yáng
1.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称。 2.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如周穆王时李八百号紫阳真君,汉周义山、宋张伯端俱号紫阳真人。亦用以泛指道士。
- 重阳糕
chóng yáng gāo
亦作“ 重阳餻 ”。 重阳节食用的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九月》:“兼之此日都人市肆,以糖麪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飣,插小綵旗,名曰‘重阳糕’。”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吴郡志》:九月九日食重阳餻。 桑悦 《太仓志》云:以糖、肉、诸果杂麪为餻,谓之重阳餻…… 李后主 《登高文》:玉醴澄醪,金盘绣餻。 宋 时九日以花餻赐近臣。”参阅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重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 阳精
yáng jīng
1.指太阳。《礼记·月令》“月令第六” 唐 孔颖达 疏:“月是阴精,日为阳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天为积气,地为积块,日为阳精,月为阴精。” 清 黄鷟来 《赠陈省斋》诗之三:“ 荆卿 适 秦 时,白虹贯阳精。” 2.指玉。《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 汉 郑玄 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孙诒让 正义:“《易·説卦传》云‘乾为玉’,故为阳精。《白虎通义·考黜篇》云‘玉者德美之至也’,故为阳精之纯者。” 3.指山。《公羊传·成公五年》“为天下记异也” 汉 何休 注:“山者,阳精,德泽所由生,君之象。” 4.指传说中的龙。《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惟以梳为枇耳”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是以龙者阳精,以潜为阴,幽灵上通,和气感神,二物相扶,故能兴云。” 5.精液。《说郛》卷七四引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受形》:“男女之合,二精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衝。” 6.指上天之神。《说郛》卷七六引 宋 储泳 《祛疑说》:“盖天地之间,惟阴阳耳。天地者阴阳之祖也。神者,天之阳精,鬼者,地之阴气。”
- 阳类
yáng lèi
迷信称属于阳间的物类。
- 阳算
yáng suàn
阳间的寿命。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考城隍》:“有长鬚吏,捧册翻閲一过,曰:‘有阳算九年。’”
- 阴阳竹
yīn yáng zhú
竹一破为二,以代屋瓦。凹部向上者称阴,凹部向下者称阳。合称“阴阳竹”。
- 端阳
duān yáng
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
- 阳童
yáng tóng
没有成年而死的庶子。《礼记·杂记上》:“称‘阳童某甫’,不名神也。” 郑玄 注:“阳童,谓庶殤也,宗子则曰阴童。童,未成人之称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文学·校礼堂集》:“ 凌氏 ( 晓楼 )谓阴童阳童,即因阴厌阳厌而名,真破的之论。”
- 少阳维穴
shào yáng wéi xué
经外奇穴名,中医理论术语。
- 合阳穴
hé yáng xué
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小腿后面,当委中穴与承山穴的连线上,委中穴直下2寸。
- 积阳
jī yáng
1.谓阳气聚集。 2.指阳光;太阳。
- 秦舞阳
qín wǔ yáng
战国 时 燕国 勇士。《战国策·燕策三》:“ 荆軻 奉 樊於期 头函,而 秦舞阳 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史记·刺客列传》:“ 燕国 有勇士 秦舞阳 ,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 清 梁佩兰 《易水行》:“ 於期 之头奉上殿,血光直射 秦王 面。取持《督亢》色仓皇,咄哉年少 秦舞阳 。”
- 秋阳
qiū yáng
1.烈日。 2.秋天的阳光。
- 阳秋
yáng qiū
1.指 孔子 所著《春秋》。 晋 时因避 晋简文帝 郑后 阿春 讳,改春为“阳”。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 清 钱谦益 《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 定 哀 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 2.史书的通称。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 清 孙枝蔚 《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之三:“何人直笔擅《阳秋》,可惜清流葬浊流。” 3.谓褒贬。《晋书·褚裒传》:“ 譙国 桓彝 见而目之曰:‘ 季野 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 王 諦视之,其所涂留,似有阳秋。” 4.指年龄。《晋书·王献之传》:“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
- 秉阳
bǐng yáng
持阳和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