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閲日
yuè rì
1.度日;过日子。 《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 唐 韩琬 《御史台记·来俊臣》:“由是,告密之徒纷然道路。名流僶勉閲日而已。” 宋 陶穀 《清异录·婆娑儿》:“ 郑遨 隐居,有高士问:‘何以閲日?’” 清 王夫之 《殷浴日时艺序》:“甲午避兵入 宜江 山中,有姪子之慟, 浴日 拂拭而慰之。少閒,无以閲日, 浴日 始以帖括见示。” 2.经历的日子。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序》:“余里居待次,宾客日相过,平生闻见所及,喜为客诵之。意之所至,宾退或笔於牘,閲日滋久,不觉盈轴。”
- 閲改
yuè gǎi
审阅修改。《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此后作文便用朝考卷子誊正,对策便用殿试卷子誊正,待我给你閲改。”
- 閲市
yuè shì
1.《后汉书·王充传》:“家贫无书,常游 洛阳 市肆,閲所卖书,一见輒能诵忆。”后以“閲市”为勤奋好学的典故。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王充 閲市, 董生 下帷。”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汪遵》:“﹝ 汪遵 ﹞家贫借书,以夜继日,古人閲市偷光,殆不过此。” 2.谓游观市肆。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皇甫真人》:“每太上游幸,上必进劝,会太上奉 宪圣 幸 东园 閲市。”
- 閲实
yuè shí
审查核实。《书·吕刑》:“閲实其罪。” 孔颖达 疏:“閲实其罪,检閲核实其所犯之罪,使与罚名相当。”《新唐书·韦伦传》:“ 玄宗 晚节盛营宫室,吏介以为欺, 伦 閲实工员,省费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俞侍郎执法》:“ 澂 白其长曰:‘朝廷有宪部而郡国无宪臺,可乎?’力争之,因命閲实。”
- 閲定
yuè dìng
校阅审定。《后汉书·张衡传》:“ 刘向 父子领校祕书,閲定九流,亦无讖録。”
- 讨閲
tǎo yuè
讨究检核。《隋书·王劭传》:“时 祖孝徵 、 魏收 、 阳休之 等尝论古事,有所遗忘,讨閲不能得,因呼 劭 问之。” 唐 韦表微 《翰林学士院新楼记》:“积其典坟,藏於扃钥,因讨閲之际,资登眺之娱。”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僕性喜讨论,考合同异,每闻一事隐而未见,或可见而事不同,如瓦砾之在怀,必欲讨閲归於一説而后已。”
- 订閲
dìng yuè
1.指报纸、期刊预先付款,定时送阅。冰心 《我的童年》:“而且学校图书室订阅的,都是《民呼报》之类。”《解放日报》 2.2:“仍订阅各种报纸,关心时局动向。”
- 閲览
yuè lǎn
看(文字、图表等)。唐 元稹 《进西北边图经状》:“右,臣今月二日进《京西京北图》一面,山川险易,细大无遗。犹虑幅尺高低,閲览有烦於睿鉴。”《宋史·卢多逊传》:“ 太祖 好读书,每取书史馆, 多逊 预戒吏令白己,知所取书,必通夕閲览,及 太祖 问书中事, 多逊 应答无滞。” 柯岩 《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她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与兴趣爱好,广泛地阅览文学作品。”
- 覆閲
fù yuè
审阅;再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方发写人誊正,誊完,并原书送覆閲,方用图章,封实。”
- 备閲
bèi yuè
1.尽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虽古今备閲,然近附而远疎矣。” 2.谓提供阅览。 清 高宗 《乾隆三十七年谕》:“有堪备閲者,再开单行知取进。”
- 閲城
yuè chéng
检查城防事务。《文明小史》第六回:“又过两天, 傅祝登 行抵府城,发出红諭,定了吉日接印,一切点卯、盘库、閲城、閲狱,照例的官样文章,不必细述。”
- 圈閲
quān yuè
领导人审阅文件后,在自己的名字处画圈,表示已经看过。 如:这份批示已经十三个领导圈阅过,可是问题依然如故。
- 传閲
chuán yuè
传递着看。清 程伟元 、 高鹗 《红楼梦引言》:“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録传閲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我应付着疾风暴雨式的提问。”
- 閲习
yuè xí
训练演习。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状》之二:“臣等夙夜议论,思有报効,奏选将佐,促治城寨,閲习军马,完补器械,为向秋之备。”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农事餘暇,委头目常切提举閲习武艺,务令精熟齐整。” 宋 李纲 《与宰相论捍贼札子》:“召募水军,统以将佐,逐时閲习,可以为长久之利,非特应一时之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