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锁
qīng suǒ
见“ 青琐 ”。
- 锁镣
suǒ liào
1.锁住手脚的刑具。 2.比喻受到的束缚。
- 镇锁
zhèn suǒ
镇压禁闭。
- 锁院
suǒ yuàn
1.亦作“鏁院”。 亦作“鎻院”。指 宋 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宋史·职官志二》:“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宣召面諭,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夜漏尽,具词进入;迟明,白麻出,閤门使引授中书,中书授舍人宣读。其餘除授并御札,但用寳封,遣内侍送学士院锁门而已。至於赦书、德音,则中书遣吏持送本院,内侍锁院如除授焉。”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誥、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2.指翰林院。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老圃秋容图》诗:“锁院秋灯酒共倾, 粤 江风雨舟共繫。” 3.指科举考试的一种措施。考生入试场后即封锁院门,以防范舞弊。《文献通考·选举五》:“詔:祖宗旧法,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五日锁院,缘 福建 去京远,遂先期用七月; 川 广 尤远,遂用六月。今 福建 、 二广 趋京不远,恐试下举人冒名再试,他州可依限八月初五日锁院。” 4.指科举考试。《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旧制,锁院,给左藏库十万以资费用。” 梁启超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於是为帖括,诗赋以錮之,浸假而鎻院,而搜检,而糊名,而誊録,而迴避。” 5.指科举考场。 清 钱谦益 《孙鋡妻王氏墓志》:“ 鋡 欲以文墨自奋,不就尚寳廕,又不幸屡困锁院。” 清 钱谦益 《云间沉长公七十序》:“ 沉长公 少为硕儒,不得志於鎻院,年四十罢去。”
- 锁阳
suǒ yáng
药草名。肉质寄生草本。暗红色,无叶绿素。叶退化为鳞片状。花序顶生,长圆形。肉质茎含丰富淀粉,供食用。有补阴、益精血、利大便功效。
- 锁须
suǒ xū
1.亦作“鏁须”。 亦作“鏁鬚”。锁簧,旧式锁插入锁身的部分。 2.亦作“鏁鬚”。见“锁须”。
- 拉锁
lā suǒ
指一种可以分开和锁合的链条形的金属或塑料制品。
- 锁应
suǒ yìng
即锁厅试。
- 锁禁
suǒ jìn
关锁禁闭。
- 锁黛
suǒ dài
指美女皱眉头。黛,古代女子用以画眉的青色颜料。
- 锁顿
suǒ dùn
亦作“ 锁墩 ”。关锁禁闭。
- 锁闭
suǒ bì
1.锁住,严密地封起。 2.不与外界来往。
- 闭锁
bì suǒ
1.锁在一起或扣牢在一起 2.[医]机体天然通道的阙如或闭合
- 铁锁
tiě suǒ
登山运动装备。有十多种型号。常用的有D形、阿兰形、O形和混合形四种。另有安全环锁与下降专用锁。
- 钳锁
qián suǒ
1.亦作“钳鏁”。旧时小儿的金属首饰。 2.古代两种刑具。用以束颈、锁身。
- 铁锁银钩
tiě suǒ yín gōu
中国画技法之一,指铁钩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