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酢酒
gàn cù jiǔ
见“ 乾和 ”。
- 酴醿酒
tú mí jiǔ
1.亦作“酴醾酒”。 亦作“酴縻酒”。一种经几次复酿而成的甜米酒,也称重酿酒。 2.指用酴醿花薰香或浸渍的酒。
- 酒醉
jiǔ zuì
1.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失态。 2.谓以酒浸渍食物。如:酒醉螃蟹。
- 酒姥
jiǔ lǎo
酒家老妇人。
- 酒铛
jiǔ chēng
旧时一种三足温酒器。
- 酒醴
jiǔ lǐ
酒和醴。亦泛指各种酒。《诗·大雅·行苇》:“曾孙维主,酒醴维醹。”《周礼·天官·凌人》:“凡外内饔之膳羞鑑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 贾公彦 疏:“酒谓酒人之酒,谓三酒、五齐,举酒而言;浆人之醴谓六饮,举醴而言。” 晋 葛洪 《抱朴子·酒戒》:“宜生之具,莫先於食,食之过多,实结癥瘕,况於酒醴之毒物乎?”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酒醴、三牲,准备哭 苏秦 。”
- 闷酒
mèn jiǔ
心情郁闷时喝酒
- 酒阑
jiǔ lán
谓酒筵将尽。
- 酾酒
shāi jiǔ
1.滤酒。 2.斟酒。
- 酒醪
jiǔ láo
汁滓混合的酒。后泛指酒。《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汉书·文帝纪》:“为酒醪以靡穀者多。” 颜师古 注:“醪,汁滓酒也。”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盃盂酬酒醪,箱篋馈巾帓。”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田山薑 ﹞自市蔬菜十把,脱粟三斗,不为酒醪佳设,惟日矻矻以文章为事。”
- 醴酒
lǐ jiǔ
甜酒。 《礼记·丧大记》:“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饮酒者,先饮醴酒。”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二:“醴,甜美也,言其水甘如醴酒。” 唐 元稹 《祭淮渎文》:“维 元和 九年岁次甲午十二月朔甲辰某日辰,使谨遣某,用少牢醴酒之奠,昭祷于 淮瀆 长源公 之灵。”《东周列国志》第三八回:“ 晋文公 闻 太叔 和 隗氏 俱已伏诛,乃命驾亲至 王城 ,朝见 襄王 奏捷。 襄王 设醴酒以饗之。”
- 酒酿
jiǔ niàng
带糟的甜米酒。
- 醇酒
chún jiǔ
味浓,香郁的纯正的美酒
- 酒馔
jiǔ zhuàn
1.犹酒食。 2.借指酒席。
- 将进酒
qiāng jìn jiǔ
汉 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
- 蜑酒
dàn jiǔ
蜑人所造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