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书郎
shàng shū láng
官名。 东汉 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魏 晋 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可汗问所欲,‘ 木兰 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明 黎民表 《紫荆关》诗:“ 金城 谁献议,老作尚书郎。”
- 辇郎
niǎn láng
宫廷中引御辇的官。《汉书·刘向传》:“ 向 字 子政 ,本名 更生 。年十二,以父 德 任为輦郎。”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輦郎,如今引御輦郎也。” 唐 杜牧 《偶题》诗:“ 甘罗 昔作 秦 丞相, 子政 曾为 汉 輦郎。”
- 前度刘郎
qián dù liú láng
度:次,回。 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 花泽三郎
huā zé sān láng
外号:哲顿(因为初中时一拳打倒一个外号叫奥特曼的体育老师,所以被人叫做哲顿),身材十分高大,在人群中很显眼,人称“怪物哲顿”。绝招是回旋踢和强力的侧踢。
- 女郎
nǚ láng
[girl] 指年轻女子不知木兰是女郎。--《乐府诗集.木兰诗》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 鸾台侍郎
luán tái shì láng
1.即门下侍郎。《新唐书·百官志二》:“ 龙朔 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臺侍郎, 武后 垂拱 元年曰鸞臺侍郎, 天宝 元年曰门下侍郎。”参见“ 鸞臺 ”。 2.即门下侍郎。《新唐书·百官志二》:“ 龙朔 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臺侍郎, 武后 垂拱 元年曰鸞臺侍郎, 天宝 元年曰门下侍郎。”参见“ 鸞臺 ”。
- 掣笔郎
chè bǐ láng
晋 代 王献之 七八岁时学习书法,其父 羲之 “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復有大名!’”见《晋书·王献之传》。后因以“掣笔郎”称誉幼年善于学书者。 宋 苏轼 《赠王觏》诗:“何人生得寧馨子,今夜初逢掣笔郎。”
- 二郎
èr láng
1.指排行第二的男子。唐 白居易 《闻龟儿咏诗》诗:“怜渠已解咏诗章,摇膝支颐学二郎,莫学二郎吟太苦,纔年四十鬢如霜。” 2.即二郎神。 宋 洪迈 《夷坚支癸志·蔡七得银器》:“伟丈夫者,俗所谓 二郎 是已。”《西游记》第六回:“那大圣已至 灌江口 ,摇身一变,变作 二郎爷爷 的模样。”《红楼梦》第四十回:“ 鸳鸯 道,凑成‘二郎游五岳’。 薛姨妈 道:世人不及神仙乐。” 3.指 晋 杜轸 与 李骧 。《晋书·良吏传·杜轸》:“﹝ 蜀郡 杜軫 ﹞累迁尚书郎……时 涪 人 李驤 亦为尚书郎,与 軫 齐名,每有论议,朝廷莫能踰之,号 蜀 有二郎。” 4.指 唐 郎颖 兄弟。《新唐书·儒学传中·郎馀令》:“祖 颖 ,字 楚之 ,与兄 蔚之 俱有名。 隋 大业 中为尚书民曹郎, 蔚之 位左丞, 煬帝 语称‘二郎’。” 5.泛指子侄辈。 宋 刘克庄 《解连环·戊午生日》词:“愿世世、相守茅檐,便宰相时来,二郎休作。”参见“ 二郎作相 ”。
- 茂陵刘郎
mào líng liú láng
指 汉武帝 刘彻 。 以其陵墓曰 茂陵 ,故称。
- 卜郎
bǔ láng
蒙古语,指蒙古男子的发辫。
- 白马三郎
bái mǎ sān láng
五代 王审知 的称号。
- 乃郎
nǎi láng
1.旧时称人家的儿子。 2.旧时女子称丈夫或情人。
- 拼命三郎
pīn mìng sān láng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后用来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
- 楯郎
dùn láng
手执盾牌立于帝宫台阶两旁的卫士。
- 萧郎
xiāo láng
1.对姓萧的男子的敬称。 2.唐崔郊之姑有一婢女,后卖给连帅,郊十分思慕她,因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緑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见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崔郊》。后因以“萧郎”指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爱恋的男子。
- 陛楯郎
bì dùn láng
执楯立于殿陛两侧的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