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懦
xuǎn nuò
亦作“ 选愞 ”。 柔弱怯懦。选,通“ 巽 ”。《后汉书·西羌传》:“今三郡未復,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选愞迟鲁,儒之常患。” 明 张居正 《答冏卿徐敬吾书》:“元年之事,选愞中立,不能昌言以树正帜。”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耆英 、 琦善 、 伊里布 诸人,多选懦,无远略。”
- 彩选
cǎi xuǎn
唐宋时的一种博戏。类似后来的升官图。相传为 唐 李郃 所制。
- 雀屏中选
què píng zhòng xuǎn
雀屏:画有孔雀的门屏。 指得选为女婿。
- 选刷
xuǎn shuā
犹挑选。
- 俊选
jùn xuǎn
俊士和选士。古代指可以教育深造的优秀人材。《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 宋 叶适 《陈民表墓志铭》:“先王择司徒俊选,使升之入太学,既有闻其辨论,皆属司马於成德达材,何速也!” 宋 张师正 《括异志·梅侍读》:“ 梅公 早预俊选,屯蹇不振,年始从欲,方遇知己。” 元 揭傒斯 《全州学记》:“君子登于俊选,野人免于刑僇,果何惮而不为哉!”
- 东选
dōng xuǎn
唐 建立后,铨选官员,集应选者于京城 长安 。 太宗 贞观 元年,因岁旱谷贵,命 潼关 以东应选者集于 洛阳 ,就近铨选,谓“东选”。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 不二之选
bù èr zhī xuǎn
没有比这个选择更好的了。
- 选送
xuǎn sòng
挑选推荐
- 谒选
yè xuǎn
官吏赴吏部应选。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壬子年秋,余謁选至京。” 清 戴名世 《<洪昆霞制义>序》:“吾友 洪君 崑霞 ,以诸生高等,贡於太学,遂不就有司之试而謁选以去。” 清 谭嗣同 《先仲兄行述》:“初欲上京师謁选,因乏资,折而至 臺湾 。”
- 选民
xuǎn mín
有选举权的公民
- 改选
gǎi xuǎn
按法定程序进行的重新选举,多在原当选人任期届满或在任期间由于其他原因而丧失当选资格的情况下进行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ǎ kè sī ēn gé sī xuǎn jí
- 雀屏之选
què píng zhī xuǎn
指佳偶的人选。雀屏:绘有孔雀图案的门屏。
- 闲接选举
xián jiē xuǎn jǔ
亦作“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上一级代表的选举制度。
- 上线落选
shàng xiàn luò xuǎn
“上线落选”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指某考生的招投总分(特征成绩)达到了相应批次线,但没有达到所报学校的调档分数线,档案没有投出去。二是指某考生的招投总分(特征成绩)达到了所报学校的调档分数线,档案已经投到这所高校,学校审阅档案后因各种原因认为不宜录取,予以退档。
- 三选
sān xuǎn
1.经过三次选拔。 2.选三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