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迫逐
pò zhú
1.犹驱逐。 《左传·襄公十四年》:“昔 秦 人迫逐乃祖 吾离 于 瓜州 ,乃祖 吾离 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时 吴景 尚在 丹杨 , 策 从兄 賁 又为 丹杨 都尉, 繇 至,皆迫逐之。” 宋 苏轼 《答程全父推官书》之一:“初至,僦官屋数椽,近復遭迫逐,不免买地结茅,仅免露处。”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一:“ 中国 之民,至鬻其身以为奴隶,驱使若牛羊,繫役类重囚,然尚为 美国 、 南洋 所迫逐而不遑得食。” 2.指追逐,追赶。《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敌人迫逐,未有寧息之期。”
- 迫着
pò zhe
极为明显。
- 驱迫
qū pò
驱使;逼迫
- 迫降
pò jiàng pò xiáng
1.飞机因迷航、燃料用尽或发生故障等不能继续飞行而被迫降落。 2.强迫非法越境或严重违反飞行纪律的飞机在指定机场降落。
- 进迫
jìn pò
向前迫近。
- 迫辱
pò rǔ
犹困辱。
- 躁迫
zào pò
急躁,急迫。
- 迫蹵
pò cù
逼迫。
- 迫蹙
pò cù
1.逼迫,压迫。汉 桓宽 《盐铁论·晁错》:“ 晁错 变法易常,不用制度,迫蹙宗族,侵削诸侯。” 2.催逼,催促。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僕年志已就衰退……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太平广记》卷三○四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张光晟》:“﹝ 张光晟 ﹞忽梦传声云:‘唤 张光晟 !’迫蹙甚急,即入一府署,严邃异常。” 宋 陆游 《跋为子遹书诗卷后》:“子 遹 持疋纸来求録诗期年矣,以乃翁衰疾,不忍迫蹙。” 3.困迫;穷蹙。《旧唐书·穆宁传》:“ 真卿 迫蹙弃郡,夜渡 河 而南,见 肃宗 於 凤翔 。” 宋 李纲 《奉诏条具边防利害奏状》:“譬如奕棋,捨局心而就边角,迫蹙褊小,浸以衰微,何以取胜?” 清 刘大櫆 《祭顺天府丞余公文》:“以公纯德,老而迫蹙,横被谗诬,竟死於狱……麕麚之侣,犹不容身,谁为谋者,彼独何人?”
- 迫趣
pò qù
犹迫促。 逼迫催促。《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及 至德 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復常準。” 胡三省 注:“趣,读曰促。”
- 贫迫
pín pò
贫穷窘迫。
- 责迫
zé pò
迫令。
- 迫责
pò zé
犹逼债。
- 肩迫
jiān pò
两肩相并。形容亲密。
- 缠迫
chán pò
谓日月运行,岁月迫人。 有时光迅速,或馀日无多之意。
- 繁迫
fán pò
繁多而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