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辞微旨远
cí wēi zhǐ yuǎn
辞:文词,言词。 微:隐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 宏辞
hóng cí
亦作“ 宏词 ”。 制科名目之一,始于 唐 , 宋 、 金 等朝亦相沿。制科,科举时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中者即授官。”《旧唐书·裴度传》:“ 贞元 五年进士擢第,登宏辞科。”《宋史·选举志二》:“ 景德 后……惟吏部设宏词、拔萃、平判等科如旧制。”《金史·选举志一》:“宏词科试詔、誥、章、表、露布、檄书,则皆四六;诫、諭、颂、箴、铭、序、记,则或依古今体,或参用四六。”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 钦叔 苦学博览,无不通,尤长於四六。南渡,擢南省魁,復中宏词。”参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卷二。
- 恶言詈辞
è yán lì cí
中伤辱骂的言辞。
- 言辞闪烁
yán cí shǎn shuò
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闪烁:光一闪一闪。
- 言辞
yán cí
说话所用的词句
- 辞呈
cí chéng
辞职报告
- 祝币史辞
zhù bì shǐ cí
祝用币,史用辞。 指古代帝王祈求免灾的祭祀典礼。《左传·昭公十七年》:“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於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左传·成公五年》:“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縵,彻乐,出次,祝币史辞,以礼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自春秋已下,黷祀諂祭,祝币史辞,靡神不至。”
- 清辞妙句
qīng cí miào jù
清新美妙的词句
- 絺辞绘句
chī cí huì jù
同“ 絺2句繪章 ”。明 宋濂 《<田氏哀慕诗集>序》:“是詩之傳……則爲移風易俗之益又豈小哉!其視絺辭繪句道淫而宣驕者何如也?”
- 拙口钝辞
zhuō kǒu dùn cí
指不善于言辞。
- 大肆厥辞
dà sì jué cí
大肆:毫无顾忌。 厥:其,他的。铺张辞藻,大展文才。
- 卜辞
bǔ cí
[oracle inscription shown on tortoiseshells or animal bones of Shan Dynasty] 中国商代在甲骨上铭刻的占卜之辞。凡祭祀、征伐、田猎、出入、年成、风雨、疾病等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间有少数记事文字。亦称甲骨文
- 辞义
cí yì
1.辞采和文义。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2.偏指文义。 3.犹辞章。
- 不辞辛苦
bù cí xīn kǔ
- 辞不意逮
cí bù yì dǎi
逮:达到。言辞不能把思想确切表达出来。
- 理不胜辞
lǐ bù shèng cí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