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路
gé lù
亦作“ 革輅 ”。 五路之一。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种兵车。覆之以革,无他饰,用于作战或巡视诸侯国土或四境。《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衞。” 郑玄 注:“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 孙诒让 正义:“‘革路’者,五路之四也。《戎右》谓之戎车,《左·庄六年传》谓之戎路。”《隋书·礼仪志五》:“革輅,以巡兵即戎。”《新唐书·车服志》:“革路者,临兵、巡守所乘也,白质,鞔以革。”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其后,革輅之 太原 ,亦徇於师曰:‘朕今取 河 东,誓不杀一人。’”
- 踵路
zhǒng lù
犹踵道。
- 金路
jīn lù
1.亦作“金輅”。五路之一。古代帝王家乘用的饰金之车。 2.借指帝王。
- 追路
zhuī lù
1.追随。 2.追击的道路。
- 路迓
lù yà
在路旁迎接。
- 还路
hái lù
归路。
- 隙路
xì lù
缝隙。喻狭窄的通路。
- 食路
shí lù
谋生之路。
- 路门
lù mén
古代宫室最里层的正门。 《周礼·考工记·匠人》:“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 郑玄 注:“路门者,大寝之门。” 贾公彦 疏:“路门以近路寝,故特小为之。”《北史·周纪下·高祖武皇帝》:“三年春正月壬戌,朝羣臣於路门。”
- 逸路
yì lù
退路。
- 干路
gàn lù
[arterial road] 由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专门为机动车建造的行车道
- 龙路
lóng lù
见“ 龙輅 ”。
- 途路
tú lù
1.路途,道路。 2.谓旅行途中。
- 踏路
tà lù
犹探路。
- 远路
yuǎn lù
1.遥远的道路。 2.远地。
- 青路
qīng lù
指御道;天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