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邪足
xié zú
犹跛足。《世说新语·自新》“ 周处 年少时,兇彊侠气,为乡里所患,又 义兴 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跡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 人谓为‘三横’,而 处 尤剧” 刘孝标 注引《孔氏志怪》:“ 义兴 有邪足虎,溪渚长桥有苍蛟,并大噉人,郭西 周 ,时谓郡中三害。”
- 蹄足
tí zú
亦作“蹏足”。 兽类动物等的脚。
- 禁足
jìn zú
禁止外出。指佛教僧尼坐夏,避免灾祸或因过失受罚而不得外出。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僧寺结制》:“四月十五日结制,谓之‘结夏’……盖孟夏望日,乃法王禁足、释子护生之日,自此有九十日,可以安单辨道。”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灵迹·临安术士》:“君星数甚恶,明春恐不免不戮,若禁足一月,可免。”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四:“那回我记了一次大过,其馀的六个人罚了两个礼拜的禁足。”
- 蹍足
niǎn zú
裹足不前。
- 马足
mǎ zú
1.马的足。 2.马的足力。 3.指破绽。
- 轻足
qīng zú
1.行走迅捷。 2.指行走迅捷的人。 3.善走的猎犬。
- 飞足
fēi zú
飞快的脚步。 形容行动轻捷。
- 足额
zú é
满额。
- 蹈足
dǎo zú
抬脚;踏步。
- 雨足
yǔ zú
雨量充足,雨脚
- 蹇足
jiǎn zú
1.跛足。 2.指驽马。
- 足兴
zú xìng
满足需要
- 足轮
zú lún
着地行驶的车轮。
- 雪足
xuě zú
1.赤着的脚。 2.赤着脚。
- 足跖
zú zhí
脚底板。
- 过足
guò zú
1.十分满足。 2.谓过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