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颠越
diān yuè
1.陨落,坠落。 引申为废失。《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姦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孔颖达 疏:“《释詁》云:‘陨落、陨坠,颠越也。’是从上倒下之言,故以颠为陨越,是遗落为坠也。《左传·僖九年》 齐桓公 云‘恐陨越於下’,《文十八年》 史克 云‘弗敢失坠陨越’,是遗落废失之意,故以陨坠不恭为不奉上命也。” 唐 罗隐 《谗书·槎客喻》:“心一动则手足之不能制矣,不在洪流槁木之为患也。苟人能安其所据而不自乱者,吾未见其有颠越之心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煤驼御史》:“有 满洲 御史某,奏禁卖煤人毋许横骑驼背,以防颠越,上斥其官。” 2.翻转,倒转。《淮南子·主术训》:“鴟夜撮蚤蚊,察分秋毫,昼日颠越,不能见邱山。”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篇》:“故气也者,道之体也;道也者,气之具也。以道能生气者,虚实颠越, 老 庄 之谬谈也。” 3.死亡;使倒毙。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臣身未殞而年徂,志空存而力尽。虽曰愈重受恩之地,然而莫知报国之方。颠越是期,兢惭罔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潞令》:“呜乎!幸有阴曹兼摄阳政,不然,颠越货多,则‘卓异’声起矣,流毒安穷哉!” 何垠 注:“颠越,谓颠越其人而取其货,盗也。” 4.谓思绪昏乱。 宋 叶适 《代子水陆疏文》:“使妣 高氏 ,快乐逍遥,莫非浄土;哀怜拥护,不离当家。作母子之正依,无死生之异路。某等不胜摧踊颠越之至。”
- 越鸡
yuè jī
越 地所产的鸡。其形体较小。
- 越远
yuè yuǎn
1.形容声音既细且远而又混杂不清。 2.指边远之地。
- 越鸟
yuè niǎo
1.南方的鸟。 2.孔雀的别名。
- 逼越
bī yuè
侵凌僭越。
- 越骑
yuè qí
1.本指由内附 越 人组成的骑兵。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越 骑校尉,掌 越 骑。”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 越 人内附,以为骑也。” 南朝 梁简文帝 《度关山》诗:“材官蹶张皆命中, 弘农 越 骑尽搴旗。” 2.泛指能骑善射劲勇过人的骑兵。《新唐书·兵志》:“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其能骑而射者为越骑。”《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越骑者,言其劲勇能超越也。”
- 达越
dá yuè
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
- 进越
jìn yuè
犹僭越。
- 越雉
yuè zhì
1.鷓鸪的别名。 2.古代越裳所产的白雉。相传武王伐纣,四夷闻之,各修职贡,“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事见《太公金匮》、《后汉书·南蛮传》。后遂用为进贡典。
- 隔越
gé yuè
1.阻隔。 2.隔阂。 3.超越。
- 越裳
yuè shang
亦作“ 越常 ”。亦作“ 越尝 ”。古南海国名。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成王 之时, 越常 献雉。”按,《汉书·贾捐之传》 颜师古 注引此作“越尝”。 汉 张衡 《东京赋》:“北燮 丁令 ,南谐 越常 。”《后汉书·南蛮传》:“ 交趾 之南,有 越裳国 。 周公 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 唐 杜甫 《诸将》诗之四:“ 越裳 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明 唐寅 《白燕》诗:“ 越裳 雉尾 姬周 化,瀚海乌头 汉 使归。”
- 葛越
gě yuè
1.用草木纤维织成的葛布。《书·禹贡》“岛夷卉服” 孔 传:“南海岛夷,草服葛越。” 孔颖达 疏:“葛越,南方布名,用葛为之。”《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且以珠寳,葛越赂 勋 。” 胡三省 注:“《文选》注曰:‘葛越,草布也。’今葛布谓之葛越。” 2.泛指葛布。 清 唐孙华 《东山即事》诗之一:“晚凉欲试蒲葵扇,暑汗频嫌葛越衫。”
- 阿越
ā yuè
何日,哪一天。
- 陵越
líng yuè
1.逾越,违犯(规矩)。 2.混淆缠夹。
- 越香
yuè xiāng
1.散发的香气。 2.产于南方的名贵香料及其制成品。
- 骞越
qiān yuè
高亢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