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贴耳
tiē ěr
1.贴着耳朵。 2.垂着耳朵。驯服顺从的样子。
- 贴经
tiē jīng
犹帖经。 科举时代的一种考试方式。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三场》:“ 天宝 十三载,举人问策外,更诗赋并杂文贴经为三场试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明经科考试贴经、墨义,死背词句。”参阅《通典·选举三》。
- 贴纳
tiē nà
谓补贴交纳(息钱)。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除已有人承买交业外,并特给还未足者,许贴纳收赎,仍不限年。”《宋史·食货志下五》:“是时数年间,有司以京师切须钱,商人旧执交引至场务即付物,时或特给程限,踰限未至者,每十分復令别输二分见緡,,谓之贴纳。”
- 紧贴
jǐn tiē
紧紧地贴近,靠近。
- 贴米
tiē mǐ
因米的成色差而以米贴补。
- 米贴
mǐ tiē
米价补贴。 是一种生活津贴。
- 签贴
qiān tiē
1.签注意见贴在正文上的字条。宋 张耒 《明道杂志》:“ 杨大年 奉詔修《册府元龟》,每数卷成輒奏之,比再降出, 真宗 常有签贴,有少差误必见。” 明 胡应麟 《诗薮·宋》:“﹝ 真宗 ﹞命 杨亿 修《元龟》,属 陈彭年 校覈误处,必加签贴。” 2.附贴字条。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近因访问习知 河 事之人,颇得其实,采画成图,随事籤贴,指掌可见。”
- 稳贴
wěn tiē
1.稳帖。 稳当妥帖。 2.犹劝慰。 3.犹紧贴。
- 私贴
sī tiē
私下津贴。
- 票贴
piào tiē
旧时商业用语。指商号向钱庄要求出庄票时所须扣付的票费。普通每千元自二角至五角为度。
- 贴面砖
tiē miàn zhuān
通常一面经特殊加工或处理(如美化外观,便于清洗或耐风化)作贴面用的砖
- 贴用
tiē yòng
贴补动用。
- 贴理
tiē lǐ
合乎情理。
- 贴现
tiē xiàn
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通融资金,银行扣取自提款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以票面余额付给持票人
- 贴状
tiē zhuàng
被告口述的笔录。
- 贴然
tiē rán
安然;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