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贬顔
biǎn yán
谓容颜瘦损。南朝 梁 王僧孺 《忽不任愁聊示固远》诗:“未应岁贬颜,直以忧残髮。”
- 责贬
zé biǎn
1.贬降。 2.指责贬斥。
- 谪贬
zhé biǎn
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并调至边远之地。
- 贬谤
biǎn bàng
贬低,毁谤。
- 自贬
zì biǎn
基于感到本人低下、有罪或羞愧而产生的一种自卑感
- 贬膳
biǎn shàn
谓饭量减少。
- 贬罚
biǎn fá
贬抑指斥。
- 贬绝
biǎn jué
1.谓贬抑至极点。 《公羊传·昭公元年》:“《春秋》不待贬絶而罪恶见者,不贬絶以见罪恶也;贬絶然后罪恶见者,贬絶以见罪恶也。”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春秋》於大夫主权之举,无不贬絶。” 2.贬低。 唐 张九龄 《后汉徵君徐君碣铭》序:“先生则贬絶在心,而经脩於世。” 清 陈确 《大学辨》:“今使推高 禹 、 稷 、 尹 为大人之学,而贬絶 颜子 为小人之学,则可笑矣。”
- 贬约
biǎn yuē
节约,节俭。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大饗六军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东”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虽心存贬约,虑在经纶,至於树德垂声,崇化变俗,固以道薄於当年,风頽於百代矣。”《南史·后妃传论》:“ 高皇 受命,宫禁贬约,衣不文绣,色无红采,永巷贫空,有同素室。”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上》:“ 国封 岁时入见母后,见二侍婢老且陋,怪其过自贬约。”
- 贬素
biǎn sù
谓节省,俭朴。
- 贬瘦
biǎn shòu
犹消瘦。
- 贬议
biǎn yì
不好的评价和议论。
- 襃贬
bāo biǎn
1.亦作“褒贬”。赞扬或贬低。 2.批评;指责。
- 明褒暗贬
míng bāo àn biǎn
说的话表面上听事在夸奖你,但往深层次的想,实际上是在挖苦你,贬你。
- 贬坐
biǎn zuò
贬职坐罪。
- 褒善贬恶
bāo shàn biǎn è
褒:赞扬;贬:批评。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