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贬逐
biǎn zhú
降职和放逐。
- 降贬
jiàng biǎn
降官贬职。
- 贬驳
biǎn bó
亦作“ 贬駮 ”。贬低,责难。
- 贬折
biǎn shé
贬低。郭沫若 《沸羹集·一样是伟大》:“《战争与和平》固然是值得佩服,虽然在 托翁 末年他自己把那价值贬折了。”
- 违贬
wéi biǎn
犹贬斥。
- 贬骨
biǎn gǔ
指被贬责的历史人物。
- 贬退
biǎn tuì
1.贬降,黜退。 2.约束,退让。
- 贬辱
biǎn rǔ
贬谪折辱。 谭优学 《唐诗人行年考·王翰》:“出为 汝州 长史,追改 仙州 别驾,盖贬辱之也。”
- 迁贬
qiān biǎn
谓官员被降职并流放。
- 贬颜
biǎn yán
谓容颜瘦损。
- 黜贬
chù biǎn
贬斥。
- 贬累
biǎn lèi
谓因罪而贬黜。《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四年》:“比来所遣外任,多是贬累之人,风俗不澄,寔由於此。” 胡三省 注:“累,力瑞翻,罪累也。”
- 贬落
biǎn luò
1.谪降。 2.贬低。
- 贬贱
biǎn jiàn
贬低。
- 贬食
biǎn shí
节缩饮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脩城郭、贬食、省用、务穡、劝分,此其务也。”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削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 宋 杨时 《李修撰墓志铭》:“既仕,节衣贬食,而积书之富,至与巨室名家埒。”
- 贬削
biǎn xuē
古代对官吏的职务、称号等降级或削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