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钱
kè qián
1.税金。 《旧唐书·玄宗纪下》:“癸卯,停郡县差丁白直课钱。” 清 吴长元 《宸垣识馀》:“京师各门课钱,俱有小内使经筦收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崇文门 税务自立规条,擅抽课钱。” 2.卜金。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近因年老,做不的甚么重大生活,只教他管舖,无非开舖面,掛招牌,抹桌櫈,收课钱。” 明 无名氏 《精忠记·兆梦》:“[末]我是 岳 府中,请你卜卦。[丑]就去,[末]少待。[禀介相见介老旦]取课钱来。” 3.占卜时用作卜具的钱。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观音课》:“用课钱乎?曰:我自有。” 4.债款。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怨寡》:“近闻 陈 宅大娘广放课钱,不免与他称贷几文。”
- 避课
bì kè
逃避赋税。《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四载》:“ 王鉷 志在聚敛,以有籍无人者皆为避课,按籍戍边六岁之外,悉徵其租庸,有併徵三十年者,民无所诉。”
- 课钞
kè chāo
税金。
- 面课
miàn kè
当面考核。
- 酒课
jiǔ kè
酒税。宋 苏辙 《论蜀茶五害状》:“所得茶税、杂税钱及酒课增羡,又可得数十万贯。”《宋史·食货志下七》:“ 天禧 四年,转运副使 方仲荀 言:‘本道酒课旧额十四万贯,遗利尚多。’”
- 数课
shǔ kè
谓计算并予以登记。
- 课责
kè zé
考课督责
- 课较
kè jiào
见“ 课校 ”。
- 驱课
qū kè
驱使差派。
- 逋课
bū kè
1.欠交的赋税。《明史·食货志四》:“且请於每年正课外,带徵逋课。”《清史稿·世祖纪二》:“壬子,免 山东 十一年以前灶丁逋课。” 2.指拖欠赋税。 清 陆继辂 《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某生﹞逋课积年,粮胥虽屡受杖,相戒不以闻。”
- 隐课
yǐn kè
隐瞒赋税。《新唐书·杨炎传》:“ 天寳 中, 王鉷 为户口使,方务聚歛,以其籍存而丁不在,是隐课不出,乃按旧籍,除当免者,积三十年,责其租、庸,人苦无告。”
- 负课
fù kè
亏欠赋税。
- 趁课
chèn kè
征收赋税。
- 起课
qǐ kè
占卜问事
- 课题
kè tí
1.研究或讨论的问题 2.急待解决的问题
- 课间
kè jiān
学校两节课之间间歇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