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民
yì mín
与郡县官议论政事的士人。
- 开议
kāi yì
举行会议或谈判。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八章:“其有事则开议,人人皆有发言之权,从其多数而行之。” 钱基博 《辛亥南北议和别纪》:“自十月二十八日,开议於 上海 英 租界之市政厅, 廷芳 即声言曰:‘非 清 廷承认共和,不能开议。’”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我已答应了,由律师指定日期开议。”
- 肆议
sì yì
亦作“ 肆义 ”。 谓进言献策,提出意见。
- 议疏
yì shū
犹义疏。疏解经籍的著作。议,通“ 义 ”。
- 陈议
chén yì
陈述谋议。
- 馆议
guǎn yì
馆阁讨论。
- 霜议
shuāng yì
严正的言论。
- 梗议
gěng yì
1.谓持反对意见。《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今主上当极,太母垂帘,将復见太平,天下咸以为是。如 张侍郎 处侍从,尝建立,何事而敢梗议?”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如 美国 初立宪法联合大政府之时,诸州尚多梗议,难於施行。” 2.指反对的意见。 郭孝成 《福建光复记》:“难免无一二无识之徒,横生梗议,遂特行文佈告,俾得速行反正。”
- 议斥
yì chì
拟议斥逐。
- 议详
yì xiáng
谓提出意见上报。明 鹿善继 《福建盐法》:“ 嘉靖 二十六年,又运司 姜恩 议详通行 南港 官盐。”《明史·王翱传》:“詔所司议详运粮事,而迁蠹吏 北京 ,餘悉允行。”
- 议意
yì yì
商议的意见。
- 时议
shí yì
当时的舆论。
- 识议
shí yì
犹见解。
- 议罪
yì zuì
论议定罪。汉 王充 《论衡·别通》:“法令之家,不见行事,议罪不可审。” 唐 权德舆 《世祖封不义侯议》:“且如 欒布 之哭 彭越 , 孔车 之塟 主父 ,使於 东汉 议罪,罪孰甚焉。”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俄詔下,命 恭亲王 将 载垣 、 端华 、 肃顺 革去爵职,拿交宗人府,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严行议罪。”
- 格议
gé yì
1.搁置的建议。《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始, 尧臣 还自 陕西 ,请先备 涇原 ,弗听。及 葛怀敏 败,帝思其言,故復遣 尧臣 往。於是前所格议,多见施行。” 2.议论相悖。 清 傅维麟 《明书·乱贼传》:“先是 鐘 以总制军务至当临 俊 , 俊 负知材不肯下,两相格议,进止不速,致 廷瑞 等得招集散亡,势復大振。”
- 议场
yì chǎng
指议会的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