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囊计
jǐn náng jì
见“ 锦囊妙计 ”。
- 电子计算器
diàn zǐ jì suàn qì
一种简单、小型的电子计算设备,一般用来进行算术运算
- 程序计数器
chéng xù jì shù qì
又称“指令计数器”。 中央处理机中的一种寄存器。用来保存计算机执行程序时的指令地址。能根据当前执行指令的要求,将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地址存放在程序计数器中,保证计算机有条不紊地工作。
- 容器计重
róng qì jì zhòng
是收发货人在办理进出口商品数量、重量检验报检手续时,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国际通行做法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的一种检验项目。
- 计数器
jì shù qì
能自动记录数目的仪器。 种类很多,根据机械、光电、电磁等不同原理制成,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广泛应用。
- 商计
shāng jì
商量,商议
- 唱空城计
chàng kōng chéng jì
比喻掩饰自己的力量空虚。
- 谋听计行
móu tīng jì xíng
犹言言听计从。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 计听
jì tīng
谓能料事,善听言。
- 计吏
jì lì
1.古代州郡掌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汉书·循吏传·文翁》:“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 蜀 物,齎计吏以遗博士。” 唐 李咸用 《宿隐者居》诗:“曙鸟枕前起,寒泉梦里闻;又须随计吏,鷄鹤逈然分。” 清 袁昶 《北游诗五章》之一:“昨登贾胡舶,浪逐计吏箯。” 吴晗 《先元璋传》第七章二:“按照规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和府、州、县都得派计吏到户部,报告地方财政收支帐目。” 2.考成的官员。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得詔书到,计吏至,乃闻圣政。” 3.指考察官吏。 明 赵南星 《送郡伯二翁南公入朝序》:“夫入朝以计吏也,计吏以安民也,然郡国之人曰,百姓率三年而大创。” 清 魏象枢 《吏科奏疏》:“窃惟三年计吏,名曰考绩,盖考察政绩之成与不成,以行朝廷黜陟之大法也。”
- 后计
hòu jì
日后的计议。
- 同计
tóng jì
共同谋划。
- 计司
jì sī
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等事务官署的统称。唐 权德舆 《唐故度支郎中裴公神道碑铭》序:“其佐 钟陵 也,领留府之重,居议郎也,赞计司之职。”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祖宗亲小事》:“上留意金穀之务,一日尽召三司吏 李溥 等对於 崇政殿 ,询以计司利害。”《宋史·钱即传》:“时 长安 百物踊贵,钱币并轻, 贯 欲力平之,计司承望风旨,取市价率减什四,违者重置于法,民至罢市。”
- 司计
sī jì
官署名。
- 会计史学
kuài jì shǐ xué
中国会计史有两种定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阐述中国会计发展过程,探讨中国会计发展规律的专业历史学科,全称“中国会计史学”。
- 计台
jì tái
指计省。即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