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计
yì jì
不轨的图谋。
- 智计
zhì jì
计谋;智谋
- 胜计
shèng jì
1.计算得尽,算计得清。《庄子·大宗师》:“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六年》:“自造白金、五銖钱后,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者不可胜计。” 清 沉初 《西清笔记》卷二:“ 江 南 太湖县 ,岁饉,於山中得黑米,不知何年代窨藏地中者,绵延数山趾,不可胜计,全活穷民无算。” 2.上策,妙计。《魏书·邢峦传》:“又 江 东之衅,不患久无,畜力待机,谓为胜计。”《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今之胜计,莫若举 荆州 以附 曹操 , 操 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
- 边计
biān jì
1.守边之计。唐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诗:“转战轻壮士,立谈有边计。” 明 卢象昇 《请留中军疏》:“ 朝仪 ( 童朝仪 )在 大同 颇久,熟於边计虏情。”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凤策国用,始建边计。” 2.用于守边的财饷;边防费用。《宋史·食货志下六》:“自变法以来,京师积钱多,边计不闻告乏。” 明 卢象昇 《屯政疏》:“今饥饉荐臻,苍黎骨立,军需日耗,边计日蹙,终无补救之方。”《清史稿·食货志四》:“自官运商销,计本年边计各额引全数销清外,復带销积引万餘。”
- 客计
kè jì
客中的生计;在外地生活赖以倚靠时的支柱。
- 邪计
xié jì
邪诈的计谋。
- 衡计
héng jì
衡量计算。
- 深计
shēn jì
1.深入周密地谋划。 2.犹大计,大事。
- 计置
jì zhì
筹画措办。宋 尹洙 《乞计置边事特出睿断札子》:“方今虏气骄盛,虽未来寇境,料其侵軼之势,不越秋冬,正是朝廷计置之时。” 宋 刘挚 《论陕西河东储籴奏》:“伏乞速降指挥,逐路转运司广作计置,乘时贮糴。” 元 王恽 《中堂事记》卷中:“据年例合用藤花,仰所属地面官司,从长计置,趁时採摘,依数送纳。”
- 累计
lěi jì
前几个与后几个的结合。
- 计念
jì niàn
1.盘算。 2.挂念;记挂。
- 计院
jì yuàn
宋 代三司使的地位,与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和枢密院的枢密使相等,因称三司为“计省”或“计院”。 宋 楼钥 《国子司业王公行状》:“ 隆兴 改元,中进士第。明年,赴计院。”
- 计说
jì shuō
画策、主张。
- 密计
mì jì
秘密的计谋。
- 计日
jì rì
1.计算日数。《佛说长阿含经》卷十一:“尔时善宿闻佛语已,屈指计日,至七日已。” 宋 陆游 《溪行》诗:“逢人问墟市,计日买薪蔬。” 2.形容短暂,为时不远。 唐 岑参 《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歙州》诗:“剖竹向江濆,能名计日闻;隼旗新刺史,虎剑旧将军。” 宋 程洵 《伯羽许见过雨不果》诗:“乡閭驾言归,计日抵旧庐。” 明 陈所闻 《一枝花·赠陈延之》套曲:“怎如你,豹成文,计日也囊脱颖,眼见得凤生雏。”
- 授计
shòu jì
佛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