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律
jì lǜ
计会之法。
- 常计
cháng jì
通常的策略
- 款计
kuǎn jì
议和之计。
- 逆计
nì jì
反叛的图谋。
- 计曹
jì cáo
古代掌管财赋会计的官署。《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犊民 酉牧 ,年七十餘,有至行,举为计曹掾。”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初,公以县之之便闻於上也, 禹锡 方以郎位贴职於计曹。章下之日,得以省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历法·算学》:“遂禁此三处士人不得官计曹,然户部胥吏尽 浙 东巨奸。” 清 顾汧 《玉牒赋》序:“计曹给其膳緡,冬官供其翰墨。”
- 计结
jì jié
犹打算,主张。
- 计符
jì fú
计使的符信。
- 计臣
jì chén
1.谋臣。《孔丛子·对魏王》:“ 子高 谓 魏王 曰:‘臣入 魏国 ,见君之二计臣焉: 张叔 谋有餘, 范威 智不逮,然其功一也。’”《史记·苏秦列传》:“臣闻明主絶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彊兵之计臣得陈忠於前矣。”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 大河 自古未始可涉,独 后魏 尒朱兆 自 富平津 亦涉渡而 袭 淮,大抵患在计臣之左谋,而俾小人因得归之於数,寧不痛哉!” 2.掌管国家财赋的大臣。 宋 彭龟年 《贺江西李漕启》:“躋荣廷阁,岂徒示天下之美名;增重计臣,所以踵皇华之故事。”《明史·李汝华传》:“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歛百姓。”
- 略计
lüè jì
约略计算。
- 率计
lǜ jì
计算。
- 计教
jì jiào
打算;考虑。 《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虽然怀孕十月,却乃愁忧,遂奏大王,如何计教,得免共忧。”《敦煌曲子词·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鱼水,是前世因缘。两情准拟过千年。转转计教,难交汝独自孤眠。”
- 支计
zhī jì
1.收支会计之事;财用。《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初, 魏文帝 置度支尚书,专掌军国支计。”《旧唐书·韦思谦传》:“国家租赋,太半私门。私门则资用有餘,国家则支计不足。” 2.筹划。 唐 张九龄 《敕河西节度使牛仙客书》:“破虏灭胡,必在此举。卿可火速支计,无失便宜。”《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比见奏贼皆不以实,遂使失於支计,不时翦除。”
- 计都
jì dōu
梵历中的九星之一。它与罗睺均为假想的星座。旧时星命家以为它们均主灾咎。
- 贼计
zéi jì
诡计。
- 计术
jì shù
1.“计然之术”的略语。谓理财致富之术。 2.谋略;权术。
- 计府
jì fǔ
主管财政的府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