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较锱铢
jì jiào zī zhū
指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
- 鬼计百端
guǐ jì bǎi duān
指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 同“鬼计多端”。
- 计划经济
jì huà jīng jì
一种经济制度。 经济要素(如劳动资本及自然资源)须受政府的控制和调节以期达到一个综合经济发展计划的目标
- 湿度计
shī dù jì
1.通常通过测量电阻率来确定材料(如木材,面粉,土壤或烟草等)湿度百分比的仪器 2.自动记录大气湿度变化的仪器 3.测量大气湿度的几种仪器中的任何一种
- 审计署
shěn jì shǔ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根据1982年12月4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1条的规定,于1983年9月15日正式成立,是国务院25个组成部门之一,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 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是国务院组成人员。
- 晴雨计
qíng yǔ jì
有晴雨标记的气压表,可以根据它的水银柱或指针的变化预测天气是晴还是雨。亦称“ 晴雨表 ”。常用以比喻显示情势变化的标志。
- 计贡
jì gòng
1.指州郡的年终上计和贡献方物。《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传 渊 首 洛阳 ”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载中领军 夏侯献 表曰:“ 公孙渊 昔年敢违王命,废絶计贡者,实挟两端。既恃阻险,又怙 孙权 。故敢跋扈,恣睢海外。” 2.指州郡随年终上计贡举的人材。 唐 薛登 《请选举择贤才疏》:“故计贡之贤愚,即州将之荣辱;秽行之彰露,亦乡人之厚颜。”参见“ 计偕 ”。
- 计版
jì bǎn
指州郡上计的簿书。
- 计枢
jì shū
指计省。
- 计考
jì kǎo
指古代州郡官员每年考察地方贤才,随上计吏贡举太常。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今之计考,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 吕尚 、 周晋 不显於前世也。”参见“ 计偕 ”。
- 计廷
jì tíng
亦作“ 计庭 ”。 宋 代置三司使统领财赋事务,故称三司为“计廷”。
- 检计
jiǎn jì
犹审计。宋 苏轼 《乞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此时差官检计到 钱塘 临安县 所管 钱氏 坟庙,委是造来年深,木植朽损,共合用工料价钱一万二千八百九十贯九百九十九文。”《宋史·职官志二》:“勾当公事官二员,以朝官充。掌分左右厢检计、定夺、点检、覆验、估剥之事。”
- 宿计
sù jì
一向采用的计策。
- 愚计
yú jì
愚拙之计。自谦之词。
- 计帐
jì zhàng
1.古代州郡计吏用于登记、上报人事、户口、赋税等的帐册。《周书·苏绰传》:“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五年》:“辛未, 李崧 奏:‘诸州仓粮於计帐之外,所餘颇多。’” 胡三省 注:“计帐,谓岁计其数造帐以申三司者。”《金史·食货志一》:“凡户口计帐,三年一籍。” 2.计算帐目。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居家手不识握筭计帐之具,口不问钱米盈缩。”
- 熟计
shú jì
周密地谋划。 《战国策·齐策一》:“国一日被攻,虽欲事 秦 ,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熟计之。”《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二年》:“夫大祸不再,奈何不与臣熟计之。” 清 谭嗣同 《乙未代龙芝生侍郎奏请变通科举折》:“然臣尝熟计之,一旦骤废制艺,又将易何法以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