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诰誓
gào shì
1.古代君王训诫勉励民众的文告。《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 范宁 注:“誥誓,《尚书》六誓七誥是其遗文。五帝之世道化淳备,不须誥誓而信自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唐 虞 流于典謨, 商 夏 被于誥誓。” 范文澜 注:“《尚书》所载皆典謨训誥誓命之文。”《新唐书·柳浑传》:“ 浑 跪曰:‘五帝无誥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 2.借指《尚书》。《文选·班固<典引>》:“帝者之上仪,誥誓所不及已。” 蔡邕 注:“本事曰誥,戎事曰誓。” 吕延济 注:“誥誓谓《尚书》也。言 汉 帝之仪则,《尚书》所载亦不及也。”
- 誓死
shì sǐ
1.立下誓愿,表示至死不变 2.闯王明白大家都誓死跟随他到郧阳山中,深深感动。--姚雪垠《李自成》
- 誓词
shì cí
起誓的言词,誓言
- 铮铮誓言
zhēng zhēng shì yán
很有决心的誓言。
- 大誓愿
dà shì yuàn
佛教指普度一切众生的广大的愿心。
- 誓愿力
shì yuàn lì
”誓愿力“是一句佛教术语,指果得之功德力。
- 刑马作誓
xíng mǎ zuò shì
古代结盟,杀马饮血,立誓为信。比喻庄重的誓言。
- 旦旦信誓
dàn dàn xìn shì
信誓:表示诚挚可信的誓言。旦旦:诚实的样子。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
- 折箭为誓
shé jiàn wéi shì
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
- 歃血为誓
shà xuè wéi shì
以牲血涂于口旁起誓,表示决心
- 誓死不从
shì sǐ bù cóng
从:服从。发誓就是死也不服从。
- 誓不为人
shì bù wéi rén
一个人发誓,一定要达到某种目标,如果实现不了这一目标,愧对人生。
- 誓不罢休
shì bù bà xiū
发誓不达目的决不甘休,表示具有坚定的决心
- 誓不甘休
shì bù gān xiū
不愿罢休
- 誓死如归
shì sǐ rú guī
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 誓山盟海
shì shān méng hǎi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山盟海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