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子裘
jì zǐ qiú
季子 的貂裘。 指 战国 时 苏秦 入 秦 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
- 箕裘
jī qiú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孔颖达 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晋书·陈寿司马彪等传论》:“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岂必克传门业,方擅箕裘者哉!” 宋 楼钥 《送张子宓分教澧阳》诗:“君家世为儒,青箱袭箕裘。”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童儿暗毒》:“愿爹爹百岁寿高,养童儿箕裘承绍。” 欧阳予倩 《晴雯补裘》第二场:“ 贾母 :箕裘付与儿孙辈,我自含饴乐余年。”
- 貍裘
lí qiú
用狸皮裁制的衣服。 《诗·豳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为公子裘” 郑玄 笺“于貉,往搏貉以自为裘也;狐狸以共尊者” 唐 孔颖达 疏:“ 定 九年《左传》称 齐 大夫 东郭书 ‘衣貍製’, 服虔 云:‘貍製,貍裘也。’《礼》言狐裘多矣,知狐貍以供尊者。”
- 裘絺
qiú chī
裘葛。 泛指四时衣服。絺,细葛布。
- 披裘
pī qiú
1.汉 严光 少时与 刘秀 同游学,有高名。及 刘秀 称帝,隐居不出。 刘秀 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后 齐国 有人报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刘秀 估计他就是 严光 ,三次派人才把他请到京师。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披裘”指归隐。 宋 欧阳修 《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俾其解组官庭,还车故里,披裘散髮,逍遥垂尽之年;凿井耕田,歌咏太平之乐。” 清 赵翼 《严滩》诗:“披裘跡近衒,加腹气非傲,特恃故人恩,巧立高士操。” 胡怀琛 《海上雪》诗:“披裘独往为何事,赢得诗添 长吉 囊。” 2.见“ 披裘负薪 ”。
- 袭裘
xí qiú
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谓之袭裘。
- 吉贝裘
jí bèi qiú
棉衣。
- 裘冕
qiú miǎn
衣大裘而冠冕。古代天子祭祀所定的六种冕服之一。大裘,黑羔裘。
- 五云裘
wǔ yún qiú
色彩绚丽的皮袄。
- 集腋为裘
jí yè wéi qiú
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同“集腋成裘”。
- 披裘带索
pī qiú dài suǒ
形容衣着粗陋。
- 齐相狐裘
qí xiàng hú qiú
齐相狐裘称人节俭的典故。
- 披裘而薪
pī qiú fù xīn
〖解释〗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
- 软裘快马
ruǎn qiú kuài mǎ
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喻生活豪奢。
- 披裘负薪
pī qiú fù xīn
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 裘敝金尽
qiú bì jīn jìn
见“ 裘弊金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