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衆夫
zhòng fū
众人;一般人。 汉 张衡 《同声歌》:“众夫所稀见,天老教 轩皇 。”《后汉书·冯衍传下》:“固众夫之所眩兮,孰能观於无形。”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众夫指之笑,谓我知不明。”
- 衆夥
zhòng huǒ
犹众多。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鱼鳖讙声,万物众伙。” 颜师古 注:“伙,多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亦有厥类众伙,宜为流别,而不能定其同科,申其异品。”
- 衆多
zhòng duō
多;许多。 《诗·小雅·雨无正序》:“雨自上而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遂 ( 毛遂 )闻 汤 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岂其士卒众多哉?” 宋 司马光 《乞令监司州县各举按所部官吏白札子》:“又虑一路一州官吏众多,上位觉察不尽。” 艾青 《小泽征尔》诗:“把众多的声音调动起来,听从你的命令投入战争。”
- 衆心成城
zhòng xīn chéng chéng
谓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鑠金。” 韦昭 注:“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艺文类聚》卷六三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众心成城,俗説曰:众人同心者,可共筑起一城,同心共饮, 雒阳 酒可尽也。”亦作“ 众志成城 ”。 清 赵翼 《拟老杜<诸将>》诗:“众志成城百战场,直同 疏勒 守危疆。” 李大钊 《告全国父老书》:“智者竭其智,勇者奋其勇,富者输其财,举国一致,众志成城。” 欧阳予倩 《梁红玉》第一场:“众志成城谁敢犯, 中华 的百姓不受人怜。”
- 衆志成城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见“ 众心成城 ”。
- 衆地
zhòng dì
众人公有的土地。《吕氏春秋·审分》:“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读吕氏春秋札记·审分览》:“众地,谓众人公有之地。”
- 衆香国
zhòng xiāng guó
1.佛国名。《维摩经·香积佛品》:“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 2.喻百花盛开的境界。 唐 殷尧藩 《过友人幽居》诗:“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芍药》:“余与 右原 则徧履花畦,真如入众香国矣。” 冰心 《寄小读者》九:“夜中绝好,是最难忘之一夜。在众香国中,花气氤氲。”
- 国衆
guó zhòng
犹言本国民众。《管子·七法》:“贼盗伤国众……众伤,则百姓不安其居。” 宋 梅尧臣 《晚泊观斗鸡》诗:“徒然驱国众,曾靡救时难。”
- 衆喙
zhòng huì
群鸟的嘴。 借指各种议论。 宋 刘克庄 《寄徐直翁侍郎》诗之二:“忆昨纷纷众喙鸣,怪君噤齘久无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四贤从祀》:“上出严旨,斥 唐 ( 唐伯元 )偏见支词,挠毁盛典,於是众喙始息。”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这一段批评大约十分巧妙,说出诸位‘批评家’所要说的,于是众喙都息,这便成了定论。”
- 衆善
zhòng shàn
谓各种善举。 《吕氏春秋·应同》:“ 尧 为善而众善至, 桀 为非而众非来。”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自序》:“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南朝 梁 任昉 《答陆倕知己赋》:“冠众善而貽操,综羣言而名学。”
- 羣衆影响
qún zhòng yǐng xiǎng
指人们的言论或行为在群众中所造成的影响。
- 衆所周知
zhòng suǒ zhōu zhī
见“ 众所共知 ”。
- 衆犬吠声
zhòng quǎn fèi shēng
喻随声附和。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李君神》:“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沲。”
- 衆司
zhòng sī
百官及其机构。 《三国志·魏志·程昱传》:“上察宫庙,下摄众司。”
- 衆口哓哓
zhòng kǒu xiāo xiāo
见“ 众口嚣嚣 ”。
- 衆口同声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
同“眾口一辞”。唐闲叟 《轩亭冤·秋女士赞》序:“一唱百和,众口同声,微特女士之寃可大白於天下,即女士之名亦永传於后世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记江西袁州乡民暴动事》:“知县 德禄 知官穀,平日侵亏甚鉅,且復众口同声,未经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