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衆难羣疑
zhòng nán qún yí
谓众人心中都有疑难。语本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羣疑满腹,众难塞胸。” 严复 《原强续篇》:“众难羣疑曰:‘是必有强国焉阴助之耳;不然, 倭 乌能如是!’”
- 衆甫
zhòng fǔ
1.万物的开始。 《老子》:“以閲众甫。” 王弼 注:“众甫,万物之始也,以无名閲万物始也。” 2.同“ 众父 ”。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率尔攀和》:“超摇谢众甫,噂沓从诸孙。”
- 衆生相
zhòng shēng xiàng
1.佛教语。谓人我四相之一。《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清 龚自珍 《五重证义》:“第六重烦恼亦假立也,众生相亦假立也。” 陈世宜 《孟硕入狱不获探亲诗以慰之》:“泥犁亦是众生相,十方迷罔从今开。” 2.指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 巴尔扎克 的《人间喜剧》,也充分展示了十九世纪初叶 法国 新兴资产阶级的众生相。”
- 衆生
zhòng shēng
1.泛指人和一切动物。《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孙希旦 集解:“众生,兼人物而言也。”《<百喻经>序》:“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度脱诸众生,令知法如幻。”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我恨不得有一只大船,尽载了 石门湾 及世间一切众生,开到永远太平的地方。” 2.百姓,世人。《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起义前夕》:“ 清 朝官吏,腐化不堪,非扫除净尽,无以安众生。”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一舟是一世界,双手轮转着顷刻间人们的生死,操纵着众生的欢笑与悲号。” 3.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既不食众生,无復杀害障。”《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履考》引《景德传灯录·法真禅师》:“庵侧有一龟,问:‘一切众生皮裹骨,这众生为甚骨裹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吾每见屠宰……思彼众生,其痛苦恐怖,亦必如我,故不能下咽耳。” 4.詈词。犹言畜牲。《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你这个堕业的众生,到明日不知作多少罪业。”《海上花列传》第二十回:“短命众生,敲杀俚。”参见“ 众生好度人难度 ”。 5.佛教语。梵文萨埵Sattva的汉译词,一译“有情”。有多义:( 6.)众人共生于世。《妙法莲华经文句·释方便品》引《中阿含十二》:“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间,无男女尊卑众共生世,故言众生。”( 7.)由众多之法,假和合而生。《大乘义章·十六神我义》:“依於五阴和合而生,故名众生。”《大法鼓经》卷上:“皮、木及桴,此三法和合,是名为鼓。佛如 迦叶 ,如是和合施设,名为众生。”( 8.)经众多之生死。《大乘义章·十不善业义》:“多生相续,名曰众生。”《般若灯论·观业品》:“何故名众生?谓有情者数数生故。”
- 衆理
zhòng lǐ
万事万物之理。《文选·陆机<文赋>》:“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 刘良 注:“惟此文之为用,固乃考众妙之理所因而成。”
- 衆珍
zhòng zhēn
各种美味。 《吕氏春秋·重己》:“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臺,味不众珍,衣不燀热。燀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
- 衆父父
zhòng fù fù
指天子。《庄子·天地》:“﹝ 啮缺 ﹞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 马其昶 注:“众父父,祖之所自出,则配天者也。”《宋史·乐志十三》:“天人和同,恩泽洋普,亿载万年,为众父父。”
- 衆然
zhòng rán
犹纵然。 《敦煌曲子词·倾杯乐》:“众然选得,一时朝要,荣华争稳便?”
- 衆流
zhòng liú
1.众多的水流。汉 班固 《西都赋》:“众流之隈, 汧 涌其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涟水》:“ 涟水 出 邵陵县 界南,逕连 道县 ……控引众流,合成一溪。”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众流所凑,万泉所回。” 2.指学术上的各个流派。《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 ﹞常游 洛阳 市肆,閲所卖书,一见輒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功。” 唐 韩愈 《后汉三贤赞》之一:“一见诵忆,遂通众流。”
- 衆毁
zhòng huǐ
众多的诽谤。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
- 衆枉
zhòng wǎng
群小;许多邪曲小人。《楚辞·贾谊<惜誓>》:“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王逸 注:“枉,邪也。”《淮南子·诠言训》:“故处众枉之中,不失其直。”《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 颜师古 注:“不为众曲而自屈也。”
- 衆材
zhòng cái
1.各种材木。 《文选·潘尼<赠侍御史王元贶>诗》:“崐山积琼玉,广厦构众材。” 李善 注引《慎子》:“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 宋 陈景沂 《全芳备祖·木部·石楠》:“大朴既一剖,众材争万殊。” 2.各种人才。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自序》:“序门人以为四科,汎论众材以辨三等。”
- 衆本
zhòng běn
各种版本。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跋<黄庭内景经>后》:“《黄庭内景》积载既久,转写多误……惟《华阳登真隐诀》所载,乃 杨许 旧本,可以据依。今参讐众本,而以《隐诀》是正,庶几不失真语云。” 宋 朱熹 《校<昌黎先生集>序》:“今輒因其书更为校定,悉考众本之同异,而一以文势义理及他书之可证验者决之。”
- 衆有
zhòng yǒu
万物。《尹文子·大道上》:“大道不称,众有必名。” 厉时熙 注:“众有,指万物。” 晋 孙楚 《石人铭》:“大象无形,元气为母;杳兮冥兮,陶冶众有。”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从 庄生 则万物自细,归 老氏 则众有皆无。”
- 衆智
zhòng zhì
众多有才智的人。 《吕氏春秋·君守》:“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 张良 体弱而精彊,为众智之雋也。”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安得八紘罝,以道猎众智。”
- 衆星环极
zhòng xīng huán jí
《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北极星。共,“ 拱 ”的古字,环绕。后以“众星环极。”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汉 张衡 《西京赋》:“譬众星之环极,叛赫戏以煇煌。”亦作“ 众星拱极 ”。《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有民者莫不荣其私号,不遵众星拱极之道,不慕细流归海之义。” 南唐 刘崇远 《宴石山记》:“俾来四海之朝宗,尽类众星而拱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