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衆口难调
zhòng kǒu nán tiáo
众人口味不同,很难调和得使大家都满意。亦比喻人多意见多,很难协调统一,使人人都满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和 傅説 之羹,实难调於众口。” 元 邓玉宾 《粉蝶儿》套曲:“羊羹虽美,众口难调。”《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 安 老夫妻﹞心里未尝不虑到日后有个人説长道短,众口难调,只是他二位是一片仁厚心肠,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 安 家的宗祀。”
- 衆口销金
zhòng kǒu xiāo jīn
见“ 众口鑠金 ”。
- 衆变
zhòng biàn
1.众多的变异。《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休烈液洽,符瑞众变,期应绍至,不特创见。” 颜师古 注:“言符瑞众多,应期相续而至,不独初创而见也。”《后汉书·苏竟传》:“图讖之占,众变之验,皆君所明。” 2.多而有变化。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众变繁姿,参差洊密。”
- 衆募
zhòng mù
各种招募。《南史·齐纪上·高帝》:“设募取将,县赏购士,盖出权宜,自今可断众募。”
- 羣衆运动
qún zhòng yùn dòng
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具有一定声势和规模的政治运动或社会运动,如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等。
- 惊师动衆
jīng shī dòng zhòng
亦作“惊群动眾”。 惊动众人。 明 袁宏道 《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羣动众。”《红楼梦》第四五回:“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 劳民动衆
láo mín dòng zhòng
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三》:“经年之輓粟飞芻,继日而劳民动众,常烦漕运,不给供须。” 明 李贽 《复麻城人书》:“能使 西夏 叛卒不敢逞,能使叛卒一起即扑灭,不至劳民动众。”
- 衆剧
zhòng jù
繁重。《后汉书·和帝纪》:“ 幽 、 并 、 凉州 、户口率少,边役众剧。”
- 衆利
zhòng lì
1.指众多的利益。 《墨子·兼爱下》:“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 唐 孟郊 《石淙》诗之六:“从来一智萌,能使众利归。” 2.汉 代封国名。《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封国有“众利”。《汉书·霍去病传》:“封 復陆支 为 杜侯 , 伊即靬 为 众利侯 。”
- 衆同分
zhòng tóng fēn
1.佛教语。 谓使有情得同等类似果报之因。《俱舍论》卷十五:“二由弃捨众同分故者,释由命终。” 2.谓众人皆能辨别。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下》:“然则名言之部,分实、德、业使不相越,以实、德、业为众同分。”原注:“凡人思慧皆能别之,故曰众同分。”按,实、德、业指事物的实体、属性与名称三方面。
- 衆所共知
zhòng suǒ gòng zhī
为众人所知晓、熟悉。宋 司马光 《言张方平札子》:“ 方平 文章之外,更无所长,姦邪贪猥,众所共知。”亦作“ 众所周知 ”。 袁静 《伏虎记》第五四回:“小秀才的表演是众所周知,人所公认的,只是报了个题目,就赢得了一阵掌声。” 薛暮桥 《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统筹安排》:“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发展工农业生产更好地来改善人民生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 衆兆
zhòng zhào
众人;一般人。 《楚辞·九章·惜诵》:“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讎。” 王逸 注:“兆,一作人。”《文选·班固<幽通赋>》:“洞参差其纷错兮,斯众兆之所惑。”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众,庶也;兆,人也。”
- 衆俊
zhòng jùn
群英;众多才智过人之士。晋 陆云 《与陆典书》:“聆音察微,智越众俊。” 唐 韩愈 《示爽》诗:“科名揜众俊,州考居吏前。”
- 余衆
yú zhòng
犹残部。《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受降未尽,而 高湖 、 重连 从东南来,与 铜马 餘众合。”《三国志·魏志·袁绍传》:“餘众伪降,尽坑之。”
- 衆口相传
zhòng kǒu xiāng chuán
见“ 众口交传 ”。
- 衆介
zhòng jiè
犹诸士。士, 周 官名,司马的属员。《仪礼·聘礼》:“宰命司马戒众介,皆逆命不辞。” 郑玄 注:“众介者,士也。士属司马。《周礼》司马之属。”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聘礼》有使者,有上介,有众介,公迎宾再拜,宾入门左,介皆入门左,亦与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