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菴
máo ān
亦作“茆菴”。见“ 茅庵 ”。
- 鸭茅
yā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良牧草。茎直立,叶子扁平,花小,绿色或略带紫色,种子黄褐色。
- 藑茅
qióng máo
[rhodium] 即旋花。 一种多年生的蔓草。地下茎可蒸食,有甘味,今用来酿酒和入药
- 蓬茅
péng máo
1.亦作“ 蓬茆 ”。 蓬草和茅草。比喻低微、贫贱。常用作自谦之词。《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今以王姬之贵,下嫁蓬茅之士。”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倾葵藿之一心,极蓬茆之丹恳。”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迎施》:“念贱妾今还在幼龄,寒微未脱蓬茅性。” 2.犹蓬居。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庇身指蓬茅,逞志纵獫猲。”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五折:“今朝纳聘过门庭,顿使蓬茅喜气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处蓬茆而甘,藜藿不怨也。”
- 茅赋
máo fù
指封土及其赋敛。
- 莤茅
yóu máo
古代用酒灌注茅束以祭神,象征神饮酒。
- 茅轩
máo xuān
茅舍
- 茅门
máo mén
雉门。古王宫五门之一。
- 茅草
máo cǎo
[thatch grass] 草名。即白茅。各种可用于或适于盖茅屋屋顶的常见高杆粗禾草的泛称。禾本科,多年生草本
- 苴茅
jū máo
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
- 苞茅
bāo máo
束成捆的菁茅。苞,通“ 包 ”。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僕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係宗枝,赐鈇鉞以专征,徵苞茅而问罪。” 清 黄遵宪 《和锺西耘感怀诗》:“但占风雨都来享,偶断苞茅便问诸。”
- 芒茅
máng máo
茅草的一种。
- 茅舍
máo shè
茅屋;草屋
- 茅缩
máo suō
用茅草滤酒。 也指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语本《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古代祭祀时将酒自茅束上浇下,糟留茅中,酒汁自茅束渗透下流,像神饮之。 唐 于邵 《释奠武成王乐章·亚献终献》:“茅缩可致,神歆载融。” 宋 苏轼 《江涨用过韵》:“江流儻席卷,社酒期茅缩。”
- 缚茅
fù máo
亦作“ 缚茆 ”。谓盖造简陋的房屋。茅,谓茅屋。
- 茅绹
máo táo
茅草搓的绳索。 语出《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郑玄 笺:“女当昼日往取茅归,夜作绞索以待时用。” 晋 葛洪 《神仙传·壶公》:“头上有一方石,广数丈,以茅綯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