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茅
bāo máo
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书·禹贡》:“包匭菁茅。”《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 杜预 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酒,为缩酒。”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包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午,敕 常州 府岁贡包茅。”
- 占着茅坑不拉屎
zhàn zhe máo kēng bù lā shǐ
比喻占着位置不干活。
- 三脊茅
sān jǐ máo
江 淮 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刘义恭传》:“ 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头 西岸,又劝封禪,上甚悦。” 宋 刘敞 《三脊茅记》:“古之祭祀无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则必三脊茅以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间,盖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间则皆 楚 越 国也,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为能服 楚 越 ,使以其职来贡。”
- 三茅钟
sān máo zhōng
杭州 七宝山 宁寿观 原为 三茅堂 , 宋绍兴 中,赐古器玩三种,其二为 唐 钟,本 唐 澄清观 旧物,禁中每听钟声以为寝兴食息之节。见《咸淳临安志》卷十三。
- 一茅三脊
yī máo sān jǐ
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又名灵茅。
- 茅茹
máo rú
茅根相牵连貌。 喻同类事物之相互牵引。
- 茅椽蓬牖
máo chuán péng yǒu
屋顶、窗子都是用茅草、蓬蒿搭盖。形容居住条件简陋,生活贫困。
- 分茅
fēn máo
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谓之“分茅”。《晋书·八王传赞》:“有 晋 鬱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 唐 杨巨源 《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诗:“向年擢桂儒生业,今日分茅圣主恩。”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寄家书》:“哲人萎弃真堪悼,你勋庸未克遂分茅。”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集蓼早忧家国难,分茅空负祖宗恩。”
- 新开茅厠三日香
xīn kāi máo cè sān rì xiāng
见“ 新箍马桶三日香 ”。
- 菁茅
jīng máo
香草名。 茅的一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一说,菁茅为二物。《书·禹贡》:“苞匭菁茅。” 孔 传:“匭,匣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 陆德明 释文引 郑玄 曰:“茅有毛刺曰菁茅。”《穀梁传·僖公四年》:“菁茅之贡不至,故 周 室不祭。” 范宁 注:“菁茅,香草,所以缩酒。”《汉书·王莽传下》:“予亲设文石之平,陈菁茅四色之土。” 顾馀 《咏古》之一:“菁茅几许酬开国,祇是伤心 莽 大夫。”
- 茅苫
máo shān
1.亦作“茆苫”。谓用茅草覆盖。亦指茅舍、草屋。 2.古礼居丧者的草垫。
- 黄茅瘴
huáng máo zhàng
亦称“ 黄芒瘴 ”。我国 岭 南在秋季草木黄落时的瘴气。
- 茅檐
máo yán
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 茅室蓬户
máo shì péng hù
茅:茅草;蓬:飞蓬,草名。 茅草房子。形容住房极其简陋。
- 茅台酒
máo tái jiǔ
贵州省 仁怀县 茅台镇 产的酒。清香醇美,驰名中外,为国产名酒之冠。
- 茅以升
máo yǐ shēng
桥梁专家,教育家。江苏镇江人。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博士。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东南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教授、校长、院长,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等职。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中科院学部委员。曾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等。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桥梁工程技术人才。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古桥与新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