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堂
máo táng
1.亦作“茆堂”。 草盖的屋舍。语出汉韦孟《在邹诗》:“爰戾于邹,鬋茅作堂。”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红楼梦》第十七回:“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清黄景仁《对月》诗:“键户谢人事,茅堂夜色虚。” 2.堂名;里名。
- 茅茨土阶
máo cí tǔ jiē
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阶:台阶。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
- 土茅
tǔ máo
“ 土阶茅屋 ”的省称。
- 茅土
máo tǔ
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
- 团茅
tuán máo
圆形茅屋。
- 茅君
máo jūn
指传说中在 句容 句曲山 修道成仙的 茅氏 兄弟。
- 茅司
máo sī
厕所。
- 茅台
máo tái
1.镇名。 在贵州省仁怀县境内,东通遵义,水路沿赤水河可通长江,以产佳酿著名。 2.指茅台酒。
- 裂土分茅
liè tǔ fēn máo
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 裂地分茅
liè dì fēn máo
见“ 裂土分茅 ”。
- 列土分茅
liè tǔ fēn máo
指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 分茅岭
fēn máo lǐng
即 十万大山 。在 广东省 东兴各族自治县 西。山顶产茅草,草头南北异向,故名。相传是 汉 马援 立铜柱处,或谓 唐 马总 所立。参阅《广东通志·山川》。
- 黄茅冲
huáng máo chōng
昔时山冲内漫山遍野长满茅草,秋冬时节枯黄。
- 仙茅
xiān máo
亦作“僊茅”。植物名。原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文理。 唐 开元 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因又名婆罗门参。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根、茎可入药。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僊茅一名婆罗门参,出 南雄州 大庾岭 上。以路北 云封寺 后者为佳,切以竹刀,洗暴通白,其寺南及他处者,即心有黑晕,以此为别。” 宋 无名氏 《蝶恋花·寿江察判孺人》词:“九叶仙茅呈瑞巧,青青辉映萱庭草。” 宋 石麟 《水调歌头·寿致政叔》词:“九叶仙茅方茂,瑞气靄 中山 。”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仙茅》。
- 白茅人
bái máo rén
汉武帝 时,方士 栾大 诡称“黄金可成, 河 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 于是 武帝 拜 大 为五利将军。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 大 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后事露被诛。见《史记·封禅书》。后因称 栾大 为“白茅人”。亦泛指术士。
- 二茅君
èr máo jūn
二茅君名固,字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