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苇
kū wěi
枯槁的芦苇。
- 蒹苇
jiān wěi
即芦苇。
- 墙上芦苇
qiáng shàng lú wěi
长在墙上的芦苇。
- 苇苕
wěi tiáo
芦苇。
- 苇索
wěi suǒ
用苇草编成的绳索。 古代民俗,年节时以之悬挂门旁,以袪除邪鬼。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 神荼 与 鬱垒 昆弟二子,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二人於树下简閲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 神荼 与 鬱垒 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符其傍。” 清 唐孙华 《门神同查夏仲恺功戏作》诗:“桃符苇索一时新,对立春风突兀身。”
- 苇茭
wěi jiāo
苇索。
- 苇箔
wěi bó
以芦苇为原料织就的帘子
- 一苇
yī wěi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 孔颖达 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
- 石苇
shí wěi
又称石樜、石皮、金星草等,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高13~30厘米。
- 初入芦苇,不知深浅
chū rù lú wěi,bù zhì shēn qiǎn
比喻阅历不深,不知利害。《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我家做官的,初入芦苇,不知深浅,望乞大人,凡事扶持一二。”
- 一苇杭之
yī wěi háng zhī
一苇:源出自《诗经·卫风·河广》。佛家也有一苇渡江,夸张写法意为一根芦苇。
- 一苇渡杭
yī wěi dù háng
用一条芦苇过河。
- 苇輤
wěi qiàn
古代载柩车上用苇席作的覆盖物。
- 黄苇
huáng wěi
枯黄的芦苇。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岁暮愍衰草》:“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落。山变兮青薇,水折兮黄苇。” 唐 郑谷 《失鹭鸶》诗:“月昏风急何处宿,秋岸萧萧黄苇枝。” 宋 苏轼 《书皇帝画扇》诗:“十年江海寄浮沉,梦绕 江 南黄苇林。”
- 麻苇
má wěi
麻与芦苇。比喻众多。
- 苇莞
wěi wǎn
苇草和蒲草。 亦指这两种草编成的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