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目
sè mù
1.种类名目。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本判官及诸州刺史名衔,并所收色目,谨具如后。” 宋 陆游 《监丞周公墓志铭》:“邑赋色目极繁,以入偿出,不足者犹四万緡,率苛征预借,苟逭吏责。”《清史稿·选举志一》:“生员色目,曰廪膳生、增广生、附生。” 2.人品;身份。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有一仙人,謫在下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如此色目,共 十郎 相当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当时虞候声诺,来寻这箇看郡王的人,是甚色目人?” 3.即榜花。科举时代廷试及第中姓氏稀僻者。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 大中 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 4.作色而视。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昔 萧英 、 刘六符 来, 仁宗 命二府置酒殿庐与语。 英 颇泄其情, 六符 色目之。 英 归,竟以此得罪。” 5.角色行当。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盖旦之色目,自 宋 已有之而未盛,至 元 杂剧多用妓乐,而变态纷纷矣。” 6.元 代称 钦察 、 回回 、 唐兀 、 斡罗思 等外族诸姓为色目,地位次于 蒙古 ,优于汉人。《元史·选举志一》:“ 蒙古 、色目人作一榜;汉人、南人作一榜。”
- 盛色
shèng sè
1.谓言辞、神色严厉。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若夫剑客论,博奕辩,盛色而相苏,立权以不相假,使有司不能取贤良之议,而贤良文学被不逊之名,窃为诸生不取也。” 王利器 校注:“ 杨 注云:‘苏读曰傃。傃,向也,谓相向格鬭也。’此‘盛色而相傃’,亦谓盛其辞色而相向辩难也。” 2.纯正的颜色。 汉 班固 《白虎通·绋冕》:“朱赤者,盛色也,是以圣人法之,用为紼服,为百王不易也。” 3.指多美色。《汉书·贾捐之传》:“夫后宫盛色,则贤者隐处。” 4.美好的容色。 唐 李白 《去妇词》:“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
- 盐香风色
yán xiāng fēng sè
盐的香味,风的颜色。 盐本无香,风本无色,佛家用以比喻法本无有。
- 百色
bǎi sè
1.各种颜色。 2.各式各样。
- 白色花
bái sè huā
- 白色
bái sè
1.牛奶那样的颜色 2.用以特指一切反动的势力
- 瘴色
zhàng sè
1.因瘴疠患病的气色。 2.指南方瘴疠地的雾气。
- 瘠色
jí sè
谓损其容貌。
- 疾色
jí sè
1.患病的脸色。 2.脸色严厉。
- 瑶色
yáo sè
如玉的美色。指女乐。
- 瑞色
ruì sè
犹瑞气。
- 理色
lǐ sè
1.道理、颜色。犹言道义和面子。 2.肌肤的颜色。
- 色理
sè lǐ
1.皮肤的纹理。 2.指物体的颜色与纹理。
- 色球
sè qiú
太阳大气层的中间层。由氢、氦、钙等原子和离子组成。日全食时用肉眼能观测到这一玫瑰色气层。在光球之上,约延伸到2000千米高度。温度从底部的几千度上升到顶部的几万度。耀斑、谱斑、日珥、冲浪等常在这一层出现,还时常喷出针状物。
- 玩色
wán sè
贪恋女色。
- 玉色
yù shai
1.玉的颜色 2.比喻坚贞的操守 3.比喻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