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象
wǔ xiàng
1.学象舞。 象舞,武舞。古代成童所学。《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郑玄 注:“先学勺,后学象,文武之次也。成童,十五以上。” 孔颖达 疏:“舞象,谓舞武也。 熊氏 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后以指成童之年。 唐 邢璹 《<周易略例>序》:“臣舞象之年,鼓篋鱣序,渔猎坟典,徧习《周易》,研穷耽玩,无舍寸阴。” 明 张煌言 《<奇零草>序》:“余自舞象,輒好为诗歌。” 清 钱谦益 《泽州王氏节孝阡表》:“府君父殁时,纔舞象耳。” 2.会舞蹈的象。《旧唐书·德宗纪上》:“丁亥,詔 文单国 所献舞象三十二,令放 荆山 之阳。”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蛮王宴 汉 使於 百花楼 前,设舞象。曲乐动,倡优引入一象,以金羈络首,锦襜垂身,随膝腾踏,动头摇尾,皆合节奏。”
- 鸾舞
luán wǔ
鸾鸟起舞。比喻和乐。
- 鼠舞
shǔ wǔ
指群鼠衔尾舞动
- 舞雩
wǔ yú
台名
- 韶舞
sháo wǔ
1.舜时乐舞名。 2.亦作“韶武”。
- 舞谱
wǔ pǔ
对舞蹈作的书面记录
- 翘舞
qiào wǔ
即《云翘》舞。用于郊祀的一种乐舞。
- 花舞
huā wǔ
1.唐代舞名。 2.谓落花飞舞。
- 舞艺
wǔ yì
指舞蹈者专业技术及艺术水准的高低优劣
- 干舞
gàn wǔ
亦作“ 干儛 ”。 古代的一种武舞。舞者执干。
- 起舞
qǐ wǔ
1.亦作“起儛”。 起身舞蹈。 2.“闻鷄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时奋发,刻苦磨炼。典出《晋书·祖逖传》。
- 色舞
sè wǔ
神色飞扬。形容喜悦或得意的神情。《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一二狂放躁进之士,谈革命而色舞者,亦不知革命者也。”
- 舞轮
wǔ lún
古代一种杂技。用车轮等在手中抛弄。
- 拜舞
bài wǔ
跪拜与舞蹈。 古代朝拜的礼节。
- 龙舞
lóng wǔ
指舞龙灯。 古时用以祈雨,谓用假龙可引真龙来下雨。
- 斗舞
dòu wǔ
亦作“鬭舞”。 比赛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