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八舍
èr shí bā shè
即二十八宿。
- 解事舍人
jiě shì shè rén
唐 姚崇 任中书舍人时精明能干,时号“解事舍人”。
- 通事舍人
tōng shì shè rén
官名。掌诏命及呈奏案章等事。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xiǎo zhī zhě yì shě rán dà xǐ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 爱丽舍宫
ài lì shè gōng
法国总统的住处和办公处。在巴黎市内。建于1718年,当时称戴佛罗大厦。1788年改称爱丽舍大厦。曾多次作为法国王宫。1873年起为法国总统所用,由此成为法国总统的代名词。
- 光临寒舍
guāng lín hán shè
寒舍:谦称,自己的家。别人到自己家来了,主人欢迎时的谦称。
- 读不舍手
dú bù shě shǒu
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 紧追不舍
jǐn zhuī bù shě
使差距接近,势均力敌
- 穷追不舍
qióng zhuī bù shě
勇敢地追赶不放松
- 下舍
xià shè
家,私宅。
- 上舍
shàng shè
1.上等的馆舍。《战国策·齐策一》:“ 靖郭 君 善 齐貌辨 ……於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日暮进食。” 姚宏 注:“上舍,上传也。”《史记·张仪列传》:“ 楚怀王 闻 张仪 来,虚上舍而自馆之。” 唐 刘禹锡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诗:“凭君虚上舍,待予乘兴行。” 2.宋 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见《宋史·选举志三》。 明 清 因以“上舍”为监生的别称。《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此人若回来寻时,可使他来京师上庠 贯道斋 ,寻问 林上舍 。”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 面峰 府君之幼子为 默斋 府君,始以国子上舍为 处州 经歷。” 3.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王定 即时去请 刘斋长 、 何上舍 到来。”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史书氏族》:“邑令亦素有嫌隙,因诬君通海上,置诸狱中。君素勇健,夜毁梏,踰垣出,匿某上舍家,久之,亡走 滇南 。”
- 避退三舍
bì tuì sān shè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 三舍人诗
sān shè rén shī
指 唐 之 令狐楚 、 王涯 、 张仲素 三人的诗集。三人同为中书舍人,故称。
- 避三舍
bì sān shè
见“ 避君三舍 ”。
- 三舍生
sān shě shēng
宋 代行三舍法时,太学置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一百人。合称“三舍生”。
- 三舍法
sān shè fǎ
宋神宗 时取士法,为 元丰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 绍圣 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 宣和 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朱子语类》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罢,学舍中无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当时亦自煞有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避史录话》:“ 崇寧 立三舍法,虽崇经术,亦未尝废史。”